甘肃 兰州

植物保护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植物保护教研室,始建于1959年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植物保护本科专业。1980年成立植物保护系,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16年6月成立植物保护学院。

学院有植物保护省级重点学科和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植物保护专业为“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甘肃省特色专业;设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农药学3个教学系和植物保护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2000余m2,具有良好的实验仪器设备,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建立了教学科研和就业实践基地。学院现有的植物保护、森林保护2个本科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也是现代农业生产、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热门专业;有作物保护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作物保护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授权点,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和博士教育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42人,高级职称教师23人;博士40人、硕士6人。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15人。省级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甘肃农业大学伏羲杰出人才1人,伏羲青年英才4人。在国家级学术团体任职5人,在省级学术团体任职7人。植物保护教学团队和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入选甘肃省省级教学团队,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一流教师队伍。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倡导公共植保、科技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治疗、预防植物疾病和提高植物机体健康为目的,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使命担当,掌握有害生物灾变规律及综合治理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专业优势。现有各类学生953人,其中:普通本科生761人,硕士研究生174人,博士研究生18人。至今,已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4300余人。毕业生中,有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有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农技推广专家,有上市公司高管和企业界的领军人物。近年来,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达60%以上,毕业生年底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6%左右。毕业生理想信念坚定、职业道德高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深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单位的青睐。

学院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十四五”以来,学院立足甘肃,面向西部,围绕蔬菜、果树、马铃薯、道地中药材和制种玉米等优势特色作物重大有害生物灾变机理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近5年到账科研经费3851.40万元,其中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经费2952.95万元,师均年科研经费13.51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和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68篇,授权专利43项,出版教材专著9部。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3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科技支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0余项。多年来,学院结合甘肃省蔬菜产业、玉米制种业、马铃薯产业、中草药种植业及苹果产业中的植保问题,广泛开展了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等社会服务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合作。近年来,招收多名来自加纳、巴基斯坦等国留学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院工作,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活跃了学院学术氛围,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拓展了师生学术视野,极大地推动学院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接续奋斗。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热门学院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