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2022年7月,学校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负责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咨政服务等工作。学院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双肩挑人员3人,专任教师14人,管理岗1人,科研助理1人,其他专技10人。中共党员22人,占比76%;高级职称14人,占比48%;博士学位18人,占比62%;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于2023年开始招生)”两个博(硕)士点。承担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必修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2007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是校级思政课示范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团队系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设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民族学刊》(CSSCI来源期刊)、中华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三个教学科研机构和西南民族大学汉藏羌彝走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四川省新型智库“民族宗教事务研究智库”、西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等七个科研基地(智库平台)。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遵循“思想引领、理论创新、协同共建、总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整体化布局、跨学科联动、系统化推进、实践化导向”的思路,积极打造“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社会服务、文献资料”五大工作平台,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的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联合全校科研力量,突出学科优势,积极打造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努力产出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