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法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于1952年为民族地区培训司法干部而兴办的司法专业。1986年成立法律系,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2000年设立法学院。现在法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和西南民族大学“示范性专业”;法学一级学科是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法学理论是国家民委和四川省重点学科;法学院为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大学生校外(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四川省“民族地区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校外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地方性立法评估协作基地、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最高人民法院双语法官培训基地,以及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博士31人,在读博士9人,有海外留学经历10人、博士生导师4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四川省学术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政府奖20余项。
法学院参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政策与法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博士点)、“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博士点)“哲学”(伦理学)四个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有法学硕士一级学科(设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八个二级学科)和法律硕士学位授权;设法学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700余人。
法学院突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有“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下设证据科学技术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两个校级实验室,以及法律诊所、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天平书吧等实践教学场所;设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法学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地方法治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中心、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边疆法政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案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四川、云南、贵州、内蒙古、青海等地区司法实务部门设立60余家实务部门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课题研究、就业实习等工作,聘请了40余位高校和实务部门的法律专家为客座(兼职)教授;与日本法政大学、韩国昌原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实践技能竞赛,先后取得全国“理律杯”模拟法庭竞赛季军、八强及最佳书状奖、“挑战杯”全国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法学院已培养1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优秀律师等多人。
“十四五”期间,法学院以党建为引领,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以强化社会服务为导向,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稳定本科规模、突出研究生教育、彰显学科(专业)特色,推动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高质量发展,为建成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水平、现代化”的法治人才培养基地而奋斗。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