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学院
1951年建校以来,在理化班、数理化系、理化系和化学系的基础上,2000年成立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2020年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省委教育工委“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学院构建以化学学科为中心、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为支撑的学科体系,打造面向青藏高原的高级合成化学、资源利用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三个特色方向,培养立足川西北、面向全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化学、化工和环境类专业人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现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5个本科专业。化学学科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和学校博士点培育学科,2023年被列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II类建设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环境科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四川省一流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380人,研究生130人。
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人,20位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拥有国家“万人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5 人,四川省青年人才 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7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级项目子课题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主持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在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Technol.、ACS Catal.、Appl. Catal. B: Environ.、Small、Org. Lett.、Chem. Comm.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10余部。学院聚焦民族地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科技服务。
学院现有8000 余平米的综合实验大楼,建有化学基础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污染控制化学与环境功能材料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化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仪器分析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化学工程实验室。拥有600兆和4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同位素质谱仪、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等离子质谱、原位红外光谱仪等价值 6000 余万元的仪器设备。
学院现拥有2个校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近20个院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川川恒控股集团、四川希望深蓝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四川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加强社会服务。
学院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创新能力强,升学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90余项,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学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录取率持续高于28%。
办学70年来,学院培养近1万名各族学子,他们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积极投身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很多已成为所在行业和部门的业务骨干,部分已成为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者,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