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红河学院商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为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21年3月挂牌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现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工商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建设本科专业,酒店管理为省级一流建设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00余人(其中包括四年制留学生33人),与越南合作境外办学2+2项目留学生70人。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5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19人,博士20人(含在读11人),境外高校毕业13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2人。教师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地厅级科研项目51项、横向委托项目10项,高级别成果中发表SCI9篇、核心期刊16篇,专著34部,各级政府采纳咨询报告67篇;承担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省级高校卓越人才(卓越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项、省级卓越青年教师特别培养项目2项;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创新创业师资教学技能大赛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1项。《世界经济概论》和《国际贸易学》被评选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东南亚政治与经济概论》入选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商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根据学校“地方性、民族性、生态化、国际化、应用型”特色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涵商和众、立信笃行”的院训,着力开展面向服务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沿边对外开放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路径。在云南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建设中,学院重点承担“支撑云南沿边开放开发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群”建设任务,探索和形成适应云南沿边开放开发的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建立相应的专业群建设体制,培养适应云南沿边开放开发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学院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创赛证协同育人,与红河州人民银行、红河州人民政府、蒙自市人民政府等开展多个校政共建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红河州财税金融研究中心、红河州边疆财政经济研究中心、国际米线产业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学院、蒙自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智库;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京东物流、洲际酒店集团等开展政企校人才联合培养、课程联合开发及共建共管实践基地;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等各级各类经费支持建成国贸综合实训室、物流仓储实验室、财会实验室、沙盘实验室、跨境电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室,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全程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2项、省级奖项20项,其中获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4项、铜奖5项,云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4项、铜奖6项。截止2022年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111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25项。此外,学院代表队在“尖烽时刻”商业模拟大赛、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企业挑战赛、全国高校经济学综合博弈实验大赛、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GDT全球商业挑战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财会职业能力竞赛等大赛中不断取得荣誉,累计获奖153项;组织参加教育部1+X考试,300余名学生获得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分析、个税计算职业技能、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前厅运营管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
学院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跨境贸易发展设置课程体系,结合国门大学区位优势开展“小语种+专业”、“地方+专业”的国际化、应用型及地方性特色教育,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满足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不仅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市场营销、产品运营、电子商务、物流采购、人事管理等,还可在党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近年来,在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学院一方面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类资源,积极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平台;另一方面,以赛促学,通过举办学科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商学院2022届毕业学生就业人数467人,年终就业率为92.29%。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