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成立的临沂工业学校。2002年,临沂工业学校并入临沂师范学院,次年更名为工程学院。2009年,更名为工学院。2011年,通信工程、车辆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分出,更名为机械工程学院。2016年,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回归,工程训练中心并入,更名为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学院根植沂蒙老区制造产业发展的沃土,始终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势,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平台建设和国家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5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立项专业,学校首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工艺大学举办中俄合作办学项目;车辆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专业、临沂大学一流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200余人。学院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积极推行“三融”育人,学院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频频在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内大赛中连获佳绩;学生就业率年年名列学校前茅,多次被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临沂大学学生就业、考研先进单位;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10余项,校级教改项目50余项,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在线课程1门,省级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精品、特色、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0余门。
师资力量雄厚。全院在职教职工92人。其中国家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特聘教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辽宁十百千工程人才等省级人才4人,教授15人,副教授26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流动岗位聘请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江西省杰青3人。另外聘请了国内高校、企业专家学者20余人作为学院特聘、客座教授。
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学院组建了先进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智能成型技术与装备、碳中和创新设计、氢能高效利用与装备、有色金属及纳米材料特种加工与装备、农业智能装备6个学科团队。拥有机械专业硕士学位点,建有山东省丘陵地区智慧植保与耕作装备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山东省绿色建筑隔热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校企共建)、山东省汽车轻量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山东省高校先进增材制造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氢能高效利用与装备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教研平台6个,临沂市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平台6个。建有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实验室总面积10000余平方米。拥有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华盛中天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远通汽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锣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临工金利机械有限公司、扬州海信容声冰箱有限公司等20多家产学研、实习基地。
科学研究成果斐然。近年来,教职工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年均50余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年均到位经费1200余万元。获得国家专利60余项,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0余项。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