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学院(碳中和学院)
【学院概况】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碳中和学院)前身为建于1984年的临沂教育学院地理系以及建于1988年的临沂师专地理系,2000年合并而成临沂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2011年更名为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3年5月揭牌成立碳中和学院。学院现设有地理科学、环境工程、测绘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4个本科专业。学院秉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鲜明,为临沂大学发展最快的学院之一。
【人才优势】学院现有教职工99人,专任教师85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4人,讲师40人,具有博士学位79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2人,沂蒙学者35人。
学院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泰山学者3人、楚天学子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1人、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1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淮海科技英才1人、山东省优青2人、山东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山东省林业岗位体系专家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9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教学优势】地理科学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二级认证,为省内唯一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气象与气候学》、《地图学》、《环境微生物》、《环境保护概述》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学团队为山东省首批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教学团队类基层教学组织;建有设施完备的教学实验室及多功能智慧教室,在秦皇岛、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校内建有全国一流的地理园综合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完全满足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要求。
【学科优势】建有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乡村规划与生态治理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实验室-黄河下游水沙过程与生态安全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第一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木业产业碳中和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等省级平台,建有省科普专家工作室2个、山东省教育系统劳模和优秀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实验室总面积达6400m2,仪器设备总值4300余万元。
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学校重点培育学科及“十四五”博士培育建设点。组建“城市与区域生态、测绘与地理空间工程技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水土保育、区域环境演变”6个学术团队。近几年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到位科研总经费6000余万元。
【学生培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实施拔尖学生培育计划,由教授、博士担任班主任。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余项,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00余项。获共青团中央表彰社会实践活动1项、国家重点社会实践团队2个、连续六年获全国大学生优秀志愿者团队称号,获省级先进班集体6个。历年毕业生考研率和高水平就业率列全校前列。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