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南京

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溯源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历史舆地科,1919年后历经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史地部、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南京大学地理系等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之际,时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的李旭旦教授偕金祖孟、陆漱芬等先生至南京师范学院创办地理系。1997年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了当时国内第一家地理科学学院。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2022年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始终高举地理学大旗,以国家一流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为主导、以高水平队伍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研条件与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动力,脚踏实地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平台和一流的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教授89人,97%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高度的院校交流和广泛的学科融合是学院师资队伍的特色和优势。学院现有教育部重点人才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3人、国家人才计划(B类)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江苏省“333”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5人、江苏特聘教授5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学院已形成了以杰青等优秀人才为核心、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为主体的科研团队。

学院拥有地理学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人文地理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理信息系统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地理学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拥有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警用地理信息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长江三角洲分中心、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物质循环与污染控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江苏省工程中心、江苏省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机构,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优质平台。

学院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瞄准地理科学国际学术前沿,秉承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方针,以“扎根地理学、创新地理学、发展地理学”为特色,重点打造“季风环境演化过程与机理”、“区域空间系统建模与优化”和“地理环境全息表达与分析”等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主要研究方向。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PNAS》上发表论文8篇,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4项,3人入选ESI高被引科学家,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十大基础研究新闻。主持国家973项目、重点研发重大项目、重点研发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各类计划项目课题等3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杰青、优青及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

学院拥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7个教学系,6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门类涉及地理学、测绘科学及管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2012年,地理科学类专业入选“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拥有地理信息系统和现代自然地理学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地理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了《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IS综合实验》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学分析》、《地图学》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自然地理与人类环境》、《地理信息与人类生活》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已出版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11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行业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面贯彻落实内涵式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方向的“产学研”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以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与行业需求为契机,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在土地管理、旅游管理、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地理信息工程与服务、地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特色,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与栖霞区人民政府、兰德地理信息产业园有限公司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进入了南京市“两落地、一融合”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序列。与云南省政府、浙江省测绘科学研究院、湖南省第三测绘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共建研发中心,加大科研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蔡祖聪教授团队助力乡村振兴,成功突破了土壤连作障碍修复的关键技术和方法,研究案例入选教育部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优秀项目展示奖。朱长青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数据安全技术获批国家级涉密认定,成功应用于军事、测绘、国土、公安等领域400余家单位,参建了全国首家省级地理信息安全研究中心。龙毅教授团队开展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化研究,成果覆盖江苏各地级市文旅监管部门,并在在南京中山陵、总统府、南京牛首山数十个景区得到应用推广。

学院始终坚持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思路,注重高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国际型人才培养合作平台。近年来,学院主办了国际地貌计量学大会等高层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几十余场次。成功申报了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111引智基地)及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引进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等在内的高端外国专家17名。学院与诸多顶尖外籍专家建立了科研交流与合作,多名教师在国外著名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和客座教授,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学院始终秉承李旭旦先生“爱国、精进、笃行、开创”的学术精神,经过几代地理人艰苦卓绝的拼搏奉献,形成了“宽松、和谐、向上”的学院文化,学院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新时代,新起点。学院将继续瞄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抓住地理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地理学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地理工程实验基地。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热门学院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