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大兴区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学校概况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创立于1919年,其前身是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地址在天坛内西南隅神乐署故址。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卫生防疫和血清疫苗研究与生产的专门机构,先后研制生产了中国最早的牛痘、霍乱、伤寒、狂犬病疫苗及白喉抗毒素等15种制品;分离出中国第一株青霉素菌种,实现了中国生物制品零的突破。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所和共和国一道壮大、发展。汤飞凡等人在国际上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获得国际沙眼组织颁发的金质奖章,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赵铠组织研发成功鸡胚细胞培养取代了动物接种制备痘苗,为控制天花以至消灭天花做出了突出贡献;冷冻干燥技术、病毒性疫苗的细胞培养技术、单采血浆技术及生物制品检定的生化技术等多项技术,以及血源性乙肝疫苗、风疹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等多种疫苗都是首先在北京所诞生。与此同时,北京所与国际卫生组织及各国相关研究所的联系合作日益加强,北京所的英文简称“NVSI”( National Vaccine and Serum Institute)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1998年,北京所将优质资产重组,以募集方式成立天坛生物, 1998年6月16日上海证交会股票上市发行。天坛生物上市十余年来坚持传承、创新、发展,在新的体制、新的运营模式下稳步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天坛上市之后,北京所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科研为主的轨道上来,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科研管理机制逐步同市场经济接轨,科研人才的培养、引进和课题项目的进展成为全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十多年里,先后研制成功VERO细胞乙脑灭活疫苗、麻风二联、麻腮风三联疫苗等,为天坛生物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2005年,在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在中生集团直接参与下,北京所与天坛生物、国家CDC病毒所联合组建了“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疫苗,重点建立基因重组技术、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联合疫苗、结合疫苗技术、DNA及多肽合成技术、人源化单抗技术等生物制品研发的关键性技术平台。

2011年,北京所完成改制,正式更名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只保留科研功能,其科研产品和技术成果按照国药中生的整体战略发展布局在中生内部转化,北京公司的科研产品和技术成果所实现的经济效益通过中生内部成果受让企业来实现。

2012年,北京公司(微谷公司)整体搬迁至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研发基地。

2014年,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更名为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亦庄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被定位为国药中生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心。

今天的国药中生研究院、北京所、疫苗中心正在逐步形成多学科、多项目、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中远期课题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一个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产业化的生物技术平台正在形成,拥有先进技术和蓬勃斗志的科研力量蓄势待发!

相关简章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报名咨询
今日已有 1009 位学生成功咨询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