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学校概况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工程性核科研综合基地。1958年,基地建成后,以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建成为标志,新中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以此为基础,原子能院在我国"两弹一艇"研制攻关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在这里创建功勋,有70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国内十几个重要的核科研和生产单位由此派生,从这里输送出去的各类骨干人才达一万多名。原子能院也因此获得了我国核工业"摇篮"和"老母鸡"的美誉。
原子能院现任党委书记赵皓,院长杨红义。现有职工4500余人,其中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1500余人,两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29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10人,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1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
原子能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下设有6个主体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所、核技术综合研究所、核安全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核工程设计研究所。中国核数据中心、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原子能机构抗辐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快堆工程研发(实验)中心、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 CAEA - IAEA 核保障与核安保联合培训中心、国家核应急辐射监测技术支持中心、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研发中心、核保障领域 IAEA 网络实验室、 IAEA核安保技术协作中心等多个国家和部委级实验室设在这里。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核物理会、核化工分会、同位素分会、核技术工业应用分会、电离辐射计量分会,北京核学会,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天然辐射防护分会、放射性废物管理与核设施退役分会以及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均设在这里。原子能院现有数学、物理学、化学、核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予权。
相关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