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原国家机械部的国家示范性高工专——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源于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附设机师科,办学历史百逾年。1989年起,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联合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南京工程学院开始招收机械类本科生;2011年,获准服务国家特需人才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2016年,机械工程学科获批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2021年,获批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专业设置】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4个本科专业。2021年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专业按照机械大类培养招生。在校本科生人数2300多人,在校研究生500人。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专业教师11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61人,硕士学位43人。打造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工程能力强、爱岗敬业的教学科研队伍,有教育部机械教指委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333”工程、“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0余人;建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和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
【专业水平】机械专业(类)是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是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试点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机电控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3个专业先后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2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产教融合品牌型专业、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工业工程专业为省特色专业。
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产教融合课程2门、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在线开放课程7门。建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基层组织1个、省首批虚拟教研室培育点1个。与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省重点产业学院。近三年,学院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竞赛奖励20余项。
【科学研究】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防科技创新特区H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0项,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18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才培养】百年的积淀,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办学规模、教学水平和育人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逐步形成了密切行业企业深度联合办学、强化工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培训优势突出的鲜明特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能力。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的大学生占我院在校学生的近90%,2018年以来,大学生获国家级、华东区赛区、省级各类创新、竞赛奖励29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99项。2022年毕业生升学率为24.66%,其中大多数被985、211或双一流高校录取。近五年来,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7.3%。毕业生以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
【优势特色】学院拥有智能制造省重点产业学院、江苏省首批虚拟教研室培育点、江苏省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康尼公司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轨道交通装备门系统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复合材料精密加工与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特种作业与康复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有以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和测控技术基础三个基础实验中心为主体的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协同建设有康尼机电、智能装备、智能液压等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西门子集团Siemens PLM Software等行业知名企业共建有“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CAD/CAM、UG-APP实训中心”和“南京信息化生产管理实训中心”等为主要组成的专业实训实验平台,为专业的人才培养创造了十分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