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伊犁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一、历史沿革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是伊犁师范大学历史最为悠久、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2019年2月由人文学院和中国语言学院两院合并而成。人文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伊犁师范学院中文系。是伊犁师范学院成立时最早建立的系部之一,198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增办广播电视学专业,2002年开始招收历史学专业,2003年9月改系建院,以中文系为主体成立人文分院。中语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伊犁师范学院预科部,1997年在原预科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语言系,2007年更名为中国语言学院。2019年2月,两院合并,成立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在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理念,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人才。

二、学科专业建设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锡伯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哈萨克语言)、汉语国际教育3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哈萨克语言为教育部特色特业和自治区一流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等6个二级学科招生,另有学科教学论(语文)1个专业硕士招生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三、机构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现有中文系、语言系2个系部,有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伊犁师范大学“伊犁学研究中心”“锡伯语言文字研究中心”“学科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四、师资队伍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博士及在读博士21人。武金峰教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马金龙博士获得自治区“天池计划”青年博士人才称号,胡洪强博士获得伊犁师范大学首批“学实”高层次人才。

五、教学与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26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总数达350余篇,先后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5项。现代哈语、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品课程,西方文学名著导读被确立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品视频公开课。

六、人才培养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现有在校生2200余人,其中本科生1957人,硕士研究生292人。另有学历继续教育函授生500余人。每年承接各类非学历教育500人左右。

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创建了“天马”系列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文学创作及思想交流的平台,其中天马戏剧社编排的《屈原》《梁祝》《我的1919》《春洪》《十二公民》《驴得水》等话剧在校园舞台上引起良好反响。目前天马戏剧社、天马文学社已经成为伊犁师范大学的品牌学生文化社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风优良,学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强,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办学多年以来,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向社会输出了6000余名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系统、政府部门、广电系统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其中多数已成为新疆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部分成为新疆新闻出版、翻译、行政、文秘、文学创作等领域的骨干,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贡献。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