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一、学院概况
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始创于1978年,前身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2006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07年中文系更名为人文学院,2015年改为文学院。几代文院人秉承“志学励行 以文化人”理念,薪火相传、锐意进取、兴学图强,坚持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服务地方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学科平台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笃志教书育人、潜心科学研究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3人,兼职教师10人,外聘专家2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博士20人,在读博士6人;专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30名。自治区“313人才工程”人选1名,塞上名师1名,区级教学名师1名,区级五一巾帼标兵1名,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名,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年人才托举培养工程人选4名。
二、人才培养
1. 本科教育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四个本科专业。本科在校生998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学校、自治区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也是教育部第六批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中国语言文学为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2020年秘书学专业入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培育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汉语国际教育与语言学教研室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基层教学组织。汉语言文学专业建有自治区级汉语言文学卓越教师创新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多主体协同育人的改革与实践”被评为自治区级产学研一流课程。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得田家炳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华文杯教学设计等一等奖6项。毕业生服务于宁夏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需求,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2.研究生教育
2013年起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学科语文)研究生,2018年中国语言文学获得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从2019年开始,陆续招收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生145名,其中专硕毕业生80名,学硕毕业生 45名,5名研究生考上博士,初次就业率98%。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32名。
三、科学研究
经过几代宁师中文人的不懈努力与庚续传承,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西海固文学创作与评论、语文教师教育、西北方言等研究领域,积学致远,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果。
近10年来,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文学作品集3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宁夏优秀社科成果奖、文学艺术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近30项;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其他项目50余项。教师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项目2项,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24项。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研究方向。
一是西海固文学创作与评论支撑起宁夏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半边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海固”文学孕育,到九十年代“西海固”文学现象形成,至21世纪“西海固”文学发展繁荣,文学院教师始终担负着“西海固”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重任,2021年,宁夏文学评论创研基地落户文学院,创作、评论与研究一体化的教学、科研体系稳步形成。
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史料整理与研究推出了一批高水平成果。近些年,文学院与校内外科研机构协同创新,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史料整理与研究,形成了具有中华文化史观的文学艺术研究特色。在宁夏明清士人研究、《红楼梦》俗文学整理与研究、民国唐诗学研究、地方志书校注、六盘山地区民间故事研究、宁夏戏曲演出史料整理与研究等方面推出了一批专著力作。
四、合作交流
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支持下,与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文学院(中文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古雁学术讲堂”是文学院的品牌学术活动,每学期举办十场左右,在营造科研氛围、开阔学术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近年来,先后邀请北京大学程郁缀、商金林,华东师范大学罗岗、孙晓忠、凤媛,湖南师范大学唐贤清、杨合林、吕双伟,陕西师范大学党怀兴、李跃力,福建师范大学周云龙、王炳中,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朱军等知名学者70余人来文学院讲学。2023年,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合作举办了全国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
五、社团文化
文学院现有7 个学生社团,其中北斗文学社、汉韵国艺社、山花话剧社为示范性社团。北斗文学社始创于1982年,是全国百强文学社团。社刊《山城》在宁夏区内兄弟院校影响深远。历经四十载春华秋实、薪火相传,在这块文学的庄稼地里成长了多位作家诗人,石舒清、季栋梁、周彦虎、杨建虎、高鹏程、马占祥、高丽君等一批耳熟能详的校友,已成为“西海固作家群”的中坚力量,他们用传神的妙笔书写着六盘儿女的神奇故事。近年来,北斗文学社多次组织策划了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青年学子和宁夏文坛的连接更为畅通。各社团坚持“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发现学生价值”的指导理念,开展精品活动有花朝节、戏剧节、人文文化节、秘书风采展、汉服成人礼、模拟联合国大会、宁师好诗词等,学生参与面广、受益面大、美誉度高,品牌效应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