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含在读)12人,硕士生导师7人,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高层次人才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7人,贵州省大数据专家1人,黔南州州管专家1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2人、贵州赛区优秀指导教师3人,黔南州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
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省级示范性专业、省级特色、省级一流专业。学院于2000年开始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生,2002开始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生,2013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2016年开始招收应用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现有在读本科生903名,在读研究生34人,已培养毕业本科生2200余名,毕业研究生26人。
近年来,学院学科发展迅速,“应用数学”二级学科2013年获批为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数学”一级学科于2017年获批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一流建设学科(专项建设经费:900万元)、2018年获批为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培育学科(专项建设经费:1600万元),2019年获批为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学科,现有贵州省“应用数学科研创新团队”、贵州省“数学建模与算法应用科研创新群体”、贵州省“大学生数学建模课程群教学团队”、“高等代数”省级精品课程、“数值分析”省级一流课程团队、贵州省大学生数据与信息挖掘创新创新训练中心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有“复杂系统与智能优化重点实验”(校级)、“黔南州数据建模与算法重点实验室”、“黔南州工业自动化与机器视觉重点实验室”、非线性泛函分析科研创新团队(校级)、大数据统计分析实训平台(78核CPU/1.3 TB内存/3.6T BSDD/49TBHDD/算力:1.9TF CPU)、MATHGPU计算集群(32核CPU/160 G内存/14TB HDD/3584个GPU核心/算力:0.5TF CPU + 8.24TF GPU)等教学科研平台,各类教学科研平台占地11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资产331余万元。
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2018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厅级项目近60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254.05万余元;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一级学报论文近70篇,出版各类著作5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西南赛区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贵州省第二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获我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获贵州省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学院注重学术交流,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贵州大学、广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有良好的合作关系。2015年来,先后举办了“2016中国·都匀分析与统计及其应用研讨会”“2018年全国数理逻辑年会”“第八届华人知识表示与推理研讨会”“2019年全国逻辑与计算会议”“2019年全国非线性分析与生物数学研讨会”“贵州省数学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相关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分组报告40余次,派送教师到国外进行合作研究、交流等8人次,承担国际交流合作项目3项。
学院一贯将人才培养质量置于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04年以来,每届毕业学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许多毕业生在自己的行业或岗位上做出了骄人成绩,成为了行业和单位的骨干。自2018年以来,我院组织学生在参加各种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贵州赛区一等奖23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23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1项,贵州赛区一等奖13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0项。获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家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贵州赛区一等奖13项、三等奖4项。获全国数据挖掘挑战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获全国数据分析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获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获第十五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贵州赛区“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3项。指导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5年荣获全国三等奖,指导硕士研究生撰写教学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案例库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2015年来本科生获批省级以上大创项目32项。近年来,先后有100余人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硕博研究生。目前我院毕业生中已有20余人在陆军工程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任职。
学院注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2013年来先后通过“国培”计划等项目培训我省中小学骨干教师1200余人次。学院积极构建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与黔南州统计局建立了协同创新中心,与重庆达内软件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方数据科学研究院、北京普开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校企人才培养新模式。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