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朝阳区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87年,办学中坚持“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向纺织服装、时尚及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善于学习、富于创新、敏于行动、诚于德行”的优秀人才。

学院现有2个本科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包括女装、男装、针织、运动装、戏剧与影视服装设计五个模块)、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包括数据分析与制版、服装功能与设计、服装智能制造三个模块)和2个数字时装设计实验班,2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学院有2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依托设计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设有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等多个研究生专业与研究方向;依托设计学,现有一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学院以“营造优良的教研环境与氛围,使教师团队得到良好发展并不断追求突破”为使命,努力打造一支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具有国际化视野、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艺工融合的一流专任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专业教师11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一年以上国外(境外)学习和进修经历的教师50余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3个。

遵循学校进一步深化“科学·艺术·时尚”的学术取向,探索“艺工融合”的教育教学发展理念,学院积极整合毕业生资源、校内外资源、行业资源和国际资源,努力拓展学术视野,推动纺织服装、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知识创新,拓展科技与时尚前沿,回应社会发展与需求。

学院拥有2个省部级研究平台、3个校级研究平台及10个院级学术研究平台,坚持协同创新,与校内兄弟学院及产业协作,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承担完成了神七、神九、神十航天员舱内服饰设计、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服装设计、北京奥运会全球火炬传递服装、官方制服、领奖服、颁奖礼服设计、2014年APEC服装设计、2016巴西里约奥运会火炬传递服装设计、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8分钟”服装设计、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群众服装变化展览、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和女民兵方阵服装设计以及2022年冬奥会服装设计等一系列重要项目。

学院与英国伦敦时装学院、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等学校开展了多层次的国际交换生计划,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联合发布优秀学生作品。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学术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学生近年来共获得各种奖项300余项。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