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院
一、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设计艺术系,于2001年筹备建设,2007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02年设艺术设计专业并正式招生;2003年增设绘画(油画方向)专业,2007年开设绘画(中国画方向);2008年增设动画专业;2011年增设雕塑专业。2012年,艺术设计专业分设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同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招生。2015年,产品设计专业恢复招生;2016年设中国画专业。
二、师资队伍
学院共有教职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6人、讲师23人;博士8人,硕士36人;在外攻读博士研究生5人。
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宁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人,中国雕塑学会理事1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1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1人。
三、人才培养
(一)专业建设
现开设动画、绘画(油画方向)、雕塑、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7个本科专业。
动画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绘画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美术学专业群、环境设计为校级特色专业。
(二)课程建设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出版教材12部。
(三)教学研究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短视频工厂项目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一流基层教研室2个;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自治区级美育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
(四)教学成果
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0项。教师在全国各类艺术展演和教学大赛上获奖近30项。
动画作品《驴的宿命》获2008年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大奖紫丁香奖;连续多年获大学生国际雪雕大赛、中国长春大学生雪雕大赛等赛事重要奖项。《宁夏新十景葡萄酒包装设计》在全国第五届大艺展上获全国一等奖、工作坊《最宁夏特色物产设计工作坊》获全国二等奖。
连续承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艺术设计大赛、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大赛宁夏赛区比赛。
(五)就业工作
累计培养毕业生3700余人,年终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2015年以来,毕业生赴新疆、西藏基层就业25人,应征入伍学生15人,录取政策性岗位46人。
四、学科建设
2012年获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学位点,2018年获批艺术硕士(美术领域)学位点,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人75人。
现有硕士生导师27人,校内硕导14人,校外硕士生导师13人。校内硕导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研究生3人。
五、科学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5项;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科技项目1项;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规划项目32项;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3项;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2项;宁夏教育厅教育政策研究课题1项;银川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
出版专著3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艺术作品三百余篇,立项横向课题27项,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获第十五届宁夏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
美术类作品入选、获奖国家级、省部级展览86项,宁夏重大题材创作3项;国家级美术馆收藏2幅,省级美术馆收藏6幅。
中国画《贺兰晴雪》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宁夏厅;作品《塬》、《火烧芥子园》入选全国美展;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9幅;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10项;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项;国家文旅部黄河主题文化重点选题美术创作项目1项;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宁夏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2项。
六、社会服务(文化服务)
承接国家民委办公楼浮雕“光华颂”、宁夏同心“红军西行纪念碑”、六盘山红军纪念馆浮雕“红军长征”等数十个主题浮雕设计制作项目。主持设计宁夏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
参与国家民委在广西德保县扶贫、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承担青铜峡市大坝镇美丽乡村控制性规划设计等数十项社会服务工作。2021年荣获全国“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2022年荣获宁夏志愿服务大赛优秀奖。
七、合作交流
与德国比勒菲尔德应用技术大学、法国南特大学、日本东京工艺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韩国檀国大学、韩国美术协会都保持友好交流,为外籍专家设立“设计工作坊”,开展外专教学交流活动。
与宁夏美协及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美术馆、宁夏博物馆、贺兰山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共享展览资源,搭建艺术交流平台。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