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锅炉专业、第一个汽轮机专业、第一个汽车制造专业、第一个制冷与低温专业、第一个压缩机专业等,创立了中国热能动力学科和内燃机学科等。学院历经近百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整体西迁以及各个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持续支持,前辈先师和数代“能动人”无私奉献、不懈努力,在能源与动力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始终站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前列,引领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和GF建设的发展、能源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能源动力领域相关行业的成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已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和全国高校同类学院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院。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为交通大学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成立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1975年与工程物理系部分专业合并后,调整为动力机械一系和动力机械二系;1983年4月,分别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动力机械工程系。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上述两系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4年原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主体并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成为集能源动力、能源环境、能源化工等领域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院。2012年,过程装备与控制系、化学工程系独立成立新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学院至今已培养出各类高层次人才,行业技术中坚、大型国企负责人及省部级领导,是我国能源动力科学与技术领域声誉卓著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新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大批在国内外能源与动力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学院现有教职工429名,其中教师266人,实验技术人员43人,专职科研博士后64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35名、副教授124名,讲师5人,特聘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学院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济济,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特别是中青年学者群体星光璀璨,成为西安交通大学乃至全国高校同类学院之翘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