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发轫于1950年的东川邮政局邮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1955年,经原邮电部教育司批准,学校成立政治课学科委员会;1964年成立马列教研室;1994年成立社会科学系;2011年独立设置思政课教研部;2014年更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为重庆市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承“政治建院、教学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的理念,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8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3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提名人物1人,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1名,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1名,重庆英才﹒名家名师2名,重庆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5名,重庆市宣传文化首批“五个一批”市级人才1名,巴渝青年学者1名,重庆最美教师1名、重庆市教委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2名,重庆市高校中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教师1名,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人物1名,重庆市“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7人。学院现有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2个,重庆市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4个。
立足学校信息科学技术的优势,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色鲜明,是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是学校立项建设博士点学科。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副教授职务评审权和教授职务评议权。在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二五”和“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建设终期检查中,均以“优秀”通过验收。
学院深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创建“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的“三维融合”教学模式。学院承担的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市级一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校级金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市级一流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校级金课)、形势与政策(校级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国家级一流课程)、“四史”选择性必修课等。承担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
学院立足行业特色,做亮学术品牌。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项目100余项,争取科研经费共900余万元。出版《网络党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等著作30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第四届文化部提名奖1项,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20余项。
学院积极发挥学科领航作用,推动科研平台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作建设有“理论创新基地”。立足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建有“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重庆市高校数字思政实验创新中心”“网络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廉洁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互联网大数据舆情科研平台”“红色文化虚拟仿真科普基地”等科研平台。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