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艺术学院
传媒艺术学院是重庆邮电大学主动适应现代传媒和文化艺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信息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数字创意产业经济不断升温的时代要求,于2002年设立的艺术类专业教学科研单位。学院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现代传媒艺术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将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嫁接”,坚持“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话”的成才途径,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内容的策划、创作和传播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学院现有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六个与现代传媒、数字创意产业紧密相关的本科专业。有“戏剧与影视”、“设计”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分别在 “电视编导与制作”、“动漫创作与制作”、“移动数字媒体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网络艺术设计”、“交互与体验设计”研究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学院积极开展 “1+2+1”、“3+1+1”、“4+1”等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与美国、英国等国高校合作开展学士、硕士人才培养、短期学生交换、赴美带薪实习等项目。
学院是中国视协高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教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重庆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协会广播影视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影视编导与传媒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重庆市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数码媒体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高校摄影协会会长单位。是中国通信协会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公益广告创作基地、重庆市数字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庆市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重庆市高等学校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传媒艺术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虚拟与交互艺术实验室”。建有集教学、实验、实践、科研于一体的传媒艺术大楼。与市内外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30余个传媒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了包括西南用户体验协同创新中心、重庆邮电大学人体感知与数据智能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爱奇艺内容创研中心等校企共建产学研平台和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高强、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学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有教职工108名,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27名,有重庆英才、巴渝青年学者,重庆市课程思政名师。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等20余人为我院兼职教授和名誉教授。
具有2个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和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建设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和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国家一流课程。建有重庆邮电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心、数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2个研究平台,影视艺术研究、新媒体艺术与传播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与动漫创作研究、信息艺术与智慧设计、智能媒体人机交互应用设计研究5个科研创新团队。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文化和旅游部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60余项,横向项目60余项;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文摘》《文艺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8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60余部;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重庆市发展研究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近20余项。获得教育改革项目72项、课程思政项目19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2项、教学质量工程104项。荣获包括重庆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在内的教学成果奖74项等。
师生原创动画系列片《可儿历险记》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毕业生导演的电影《俐侎阿朵》在全国电影院线公映等。学生影视艺术作品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中国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等获一、二、三等奖多项;学生设计艺术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国际用户体验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得银奖、铜奖多项等级奖;学生作品两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等。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