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南岸区

自动化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发轫于1959年学校的机械制图教研组,1994年以机械制图教研组为基础成立邮政工程系,1998年成立自动化系并与邮政工程系合署办公。2001年在自动化系基础上成立自动化学院,2018年以自动化学院为依托设立新型二级学院工业互联网学院。近年来学院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的需要,结合邮电高校“网络化”的通信基因,顺应工业革命“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鲜明的“网络化、智能化”学科专业特色,特别是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自主智能与协同控制等优势特色方向已进入国内一流水平,在智能机器人、智能电网、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慧生态等科研方向具有鲜明特色。

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地方和产业发展需求,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学院(全国仅50家),获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批准建设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西南地区唯一智能汽车领域的专精特新学院)。学院深度对接企业和产业园区,整合集聚行业企业资源,打造“学校—园区—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融通,扎实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教育部将学院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践作为典型案例予以推广,相关人才培养实践案例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以国家级、省部级人才为核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0余人,其中近90%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35人、硕士生导师85人、博士生导师19人。拥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高端外专、重庆市杰青、重庆英才、巴渝学者、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学院“工业物联网与自动化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成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重庆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群体)8个,重庆市杰出青年群体1个,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现有本科生23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学院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实验平台、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创竞赛,获“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大赛全国银奖等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500余项,省部级奖励近1000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本科生就业率保持90%以上,其中1/3以上进入“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60%以上实现高质量就业;研究生就业供不应求,一大批校友已成长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领军人物或重要骨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学院注重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智能自动化类学科专业群。拥有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物联网工程(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和机器人工程专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工业智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软科评价A+)、智能车辆工程等本科专业。拥有重庆市一流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重庆市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重庆市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学科群。交通运输、仪器科学、电力电子上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且交通运输连续两年进入全球前100,位居全球第51-75位。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科研项目”、“学科平台”两项指标进入A-序列。学院承办了2023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国高等教育智慧教学与课堂教学改革论坛等,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影响力。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创新,建成科技部中国-韩国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发改委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等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超4000万元。研发了全球首款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渝芯一号(腾飞);研制的“行者一号”机器人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学院多名教师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委会副主任、IEEE T-ITS、IEEE T-IV副主编,在Automatica、IEEE TAC、自动化学报、CAA、CDC等重要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

学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拥有科技部中国-韩国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科技部重庆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与韩国、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相关单位及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承担多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学院积极提升我国工业自动化理论研究、技术突破及产业应用的国际影响力,牵头主导制定了13项国际标准和16项国家标准,其中牵头制定的ISO/IEC 21823-2被英国、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直接采标应用,被德国工业4.0组织推荐使用,有力提升了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学院与华为、中兴、长安汽车、大陆集团、赛力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知名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多项成果技术在长安、赛力斯、海信、东土科技等30余家企业转化应用。

(2024年6月)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