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历史悠久、传承厚重,其前身起始于1905年的四川大学经济科,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史。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张与九、蒋学模、胡寄窗、宋涛、陶大镛、胡代光、周春、刘诗白等先后在此传道授业或求学。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充分发挥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的理论经济学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宏观经济、金融、“三农”问题等传统和新兴学科研究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院下设经济系、经管与财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4个教学单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等14个研究单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2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拥有政治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
现有学生2800余人,教职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19人,教授41人,副教授4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1人,文科讲席教授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首席专家6人,“让·莫内讲席教授” 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四川省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突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四川大学“双百人才”计划A类人才1人、B类人才9人。
十八大以来,我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重心,通过交叉学科、小班化等方式开展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一次。学生综合能力突出,近年来学生荣获各类奖项千余项。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积极搭建一流学术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近五年来,学院师生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0余项,到校经费7000万余元;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美国经济评论(AER)》《公共经济学(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
近年来,学院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整合力量,获批成立四川新型智库“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研究智库”,推进建设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以及四川省金融知识普及基地,全力打造四川大学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川大学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等学术平台,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加快推进科研转型升级。
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典、比利时、希腊、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1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互派访问学者、合作研究以及联合办学等合作关系。
学院系中国与欧盟高教合作项目的院校之一,亦是欧盟资助设立的全国5个文献资料中心之一。学院建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
学院现任党委书记:熊兰教授,现任院长:蒋永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