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济南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始建于2003年,同年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为探索“空间科学”优势学科发展新模式,2008年成立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并于2013年开始实体化运行,与学院“统一筹划、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在杰出人才引进和培养、实验室建设与仪器研发、重大科研项目争取、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工作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所属学科(团队)于2015年底入选山东大学“双一流”学科高峰计划特色学科、于2018年底入选山东大学攀登计划创新团队第一层次团队;研究团队实质性参与了“夸父计划”、“嫦娥工程”、“火星探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等国家重大空间探测项目的研究或论证工作;山东大学天文台参与大量国际联合观测研究、多次执行国家空间碎片监测任务,目前已发现获国际小行星中心永久编号的小行星16颗。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研究员3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28人。专任教师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岗)教授、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和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一批高水平人才,还有知名客座教授10余名。学院教授给本科生的上课率为100%。

基于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需求,学院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招收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物理学和空间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招收本科生。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为省级“空间科学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开设“天文与空间科学菁英班”。学院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和国际课程,承担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改革项目,教师编写的教材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9年物理学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院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位在校学生配备四年一贯制的本科生导师,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科技创新等活动。2021年本科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6人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学院国际化氛围浓厚,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引进了部分专业课程,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水平大学签署了学生培养合作协议。超过60%的教师具有长期海外经历,学院共有十余名国外客座教授和十余位全职工作的外籍访问学者/博后。

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毕业生就业形式多样,其中国内升学率保持在50%左右,出境攻读学位近10%。毕业生求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升,在专业领域呈现较强的后续发展能力。如2022届毕业生中有近20%的学生被保送免试研究生,全部被保送至国内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院所。

学院秉承“知识服务大众,科学引导人生”的理念,持续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并在近年积极拓展“一校三地”系列科普活动,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年均举办各类科普活动超150场次,年均受众超12000人,天文台先后获评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科普示范基地等称号,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连续多年获评校五星级学生社团、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