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伯书院
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成立于2017年5月,是华东政法大学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书院制教育改革成立的教学科研机构。文伯书院的成立,标志着学校书院制教育改革计划的正式实施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全面启动。书院制教育改革以“一切为了培养人”为基本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全方位组织、全过程实施的博雅教育和养成教育,构建专通融合、知行合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信仰教育+通识修养+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的一体化培养模式,提升学生人文综合素养,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书院以“文伯”命名,是为了纪念我校首任校长魏文伯同志。魏文伯同志(1905年-1987年)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早年曾参加过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华东分署检察长、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副部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成立,魏文伯同志兼任首任院长,在原圣约翰大学校址上开创新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培养事业。1979年后又担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兼秘书长、司法部部长等职。魏文伯同志还是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他早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1929年考入北平郁文大学政治科。自幼酷好书法,其书法亦唐亦宋,多以欧、颜与米芾铸合融化,出版有《魏文伯书法选》《魏文伯诗钞》等。
从词意而言,“文伯”指文章宗师,唐朝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吟咏情性,纪述事业,润色王道,发挥圣门,天下之人谓之文伯”。用“文伯”命名书院,也寄予了学校对学生踵继前贤、博学有为的厚望。
书院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的基本思路,以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主要内容,以实体化书院、通识教育、导师制和书院社区四大要素为特色,着力解决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专业培养之间的平衡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成长的空间,形成良好的大学氛围。
书院坚持教育的前瞻性原则,是实施国家“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等政策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人文通识为基础,核心通识显特色,拓展通识促多元”的通识课程体系。通过拓展建设途径,多渠道多路径推进通识课程建设,积极推动品牌教师、品牌课程、品牌团队“三品育人”工程建设。依托“法治文化”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点,书院积极创设新的育人平台,加大科研培育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多科融合”的研究和创作,保障和促进通识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形成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通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高等教育,育人为本。培育英才,千年大计。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书院制教育改革,必将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也必将会优化法科特色、多科融合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个华政学子受益终身,让华政这颗“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闪耀出更夺目的光辉!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