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历史沿革】1995年,华东政法大学成立经济贸易系。2002年11月8日,在原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系金融专业及经济贸易系的基础上,揭牌成立华东政法学院商学院。2007年3月,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办学理念】多年来,商院人依托学校的法学优势,秉承“融法通商、创新兴邦”的院训,发扬“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齐心合力,砥砺进取,逐步实现商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涵式发展。
【学科与专业】学院目前设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司法会计方向)、和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方向)5个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学与会计学为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设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外还拥有金融专业学位硕士(MF)、会计专业学位硕士(MPACC)授予权。学院下设经济与商务研究中心、司法会计鉴定中心等研究机构,设有金融、贸易、会计、工商管理实验中心,以及一个虚拟教研室,拥有“金融监管”建设高地,以及产业经济学、金融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学院开设了外国经济学原著选读(英汉双语)、国际经济学(全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英汉双语)、国际结算(英汉双语)、司法会计、法经济学、国际商事仲裁等多个特色专业课程。
【办学规模与师资】商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近2000人。现有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0人(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副教授2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1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教师数66人,达95.65%,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2019年引进外籍教师1人。
【教学与科研能力】学院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级其他部委项目3项,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17项,上海市教委项目20项,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18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3项,中国法学会项目2项,曙光学者项目1项,其他各类研究课题80余项。
学院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20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与学术报告1049篇,其中CSSCI共243篇,SSCI共56篇;获得各种成果奖40余项,并与实业界保持密切合作与联系。
学院重视开展学术交流。近年来,举办了10余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邀请了60多位中外著名专家到校讲学,聘请了近70多位校外专家担任兼职导师。
近三年,学院1门课程荣获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立项,1门课程荣获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1个教学团队荣获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立项,获三项上海市教学竞赛奖项。学院荣获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3项校级教学竞赛获奖(包括3项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获奖),6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获奖,2门课程被认定为华东政法大学首届高能课程,2门课程入围第二届高能课程评选。学院共承担1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各类校级课程建设等项目25项(包括7项课程思政领航计划课程建设项目)。
【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学院与青浦区审计局、上海证券、中国银行长宁支行、浦东新区审计局、上海司法会计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平台。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尼亚加拉大学、西澳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