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天文学院(含李政道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溯源于1928年设立的物理系,秉承上海交通大学“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要求,以国家在物理学、天文学及多个相关学科交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解决重要科学问题为宗旨,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物理与天文学院为目标。
经过几代交大物理人和天文人的持续努力和不懈奋斗,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已经成为国内学科专业门类最齐全、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理院系之一。拥有粒子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国家重点学科)、原子分子物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国防特色学科)、天文与天体物理、计算物理、交叉物理等多个学科方向。牵头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3个以及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物理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2022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办学根本任务,构建“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成立“李政道物理班”,着力探索基础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模式。学院现有学生近千名,近五年学生荣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百余项。学生团队多次荣获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一等奖,本科生王子健、章艳芳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理组一等奖,本科生潘子涵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博士生崔祥仪荣获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博士生段绍峰荣获校级最高荣誉“校长奖”。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余人。依托高水平师资力量和先进平台基地,开展前沿研究,取得多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实现了暗物质粒子性质国际最强限制;刻画了国际上最大、最完备的暗物质分布天图;揭示了颗粒物质临界固体本质;首次发现光子莫尔晶格中波包演化规律;首次实现超快激光对量子材料的电子维度操控;首次实现库珀对动量导致的分段费米面。近五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PRL 等顶级期刊论文4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44项,科研经费到款连续9年超过1亿元;一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五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
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秉承百年交大的优良办学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综合改革为动力,努力建设成为一个有高度、有宽度、有温度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物理与天文学院!
李政道研究所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建议,经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在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于2016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旨在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
遵照李先生的建言,李所聚焦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从事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拓展科学知识的边界,寻找宇宙中极大和极小间的关联,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深刻的相互作用规律。
李所利用天然的极端环境、人工创造的极端条件、使用极端探测手段,探索和调控极端新奇物态,采用建制化科研组织形式,形成天文与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三大研究方向,汇聚近百位科学家,秉持“天问”精神,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学术声誉不断提升,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力争创造“桃李荫翳家安其所”的文化氛围,成为“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的人才圣地!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