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闵行区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含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联合于1997年2月建立。学院全体师生秉承交大“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气魄,以“修德厚爱,健己惠人,强队谐群,凝特聚优”的学院文化为引领,二十年来,历经从无到有、由弱攀强的发展过程,2016年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生物学跻身第一方阵,2017年生物学被列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生物工程、生物与医药一级学科博士点新获批建设,学院走出了一条具有“交大”特色的生命学科跨越式发展之路。

学院目前设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遗传与发育科学系、微生物科学系、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和生物工程系5个系,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学院拥有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代谢与发育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农业部国家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验证测试中心、上海市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多个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平台。

学院现拥有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与医药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与医药等二级学科;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等4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另外还有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目前共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建成了具有交大特色且较为完善的现代生物学学科体系,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进入ESI全球前1‰,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保持ESI全球前1%。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187名,其中正高51名,副高60名,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97%。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973和s973首席科学家6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通过引育并举的方式不断优化师资结构,集聚了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卓著的知名学者和一批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学院目前在读学生总数为1193人,其中本科生303人,硕士生439人,博士生451人,留学生62人。学院依托“985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从培养理念与模式、专业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和授课教师队伍等方面,对接国际一流大学,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结合“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两个国家级基地和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两个教育部特色专业的建设,根据生物学科人才培养特点,试行本硕贯通(六年制)和本硕博贯通(八年制)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学院现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5门。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持续达到100%,本科生深造率(包括国内直升、境外留学)达到82%。

学院形成了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学术骨干队伍,在DNA磷硫酰化修饰、精神遗传与骨骼遗传疾病、微生物抗生素合成、环境难降解污染物降解机理、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水稻发育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和地方的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与美国、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一批科研奖项;产生了一系列国内外瞩目的科研成果,在 SCIENCE、NATURE 、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ELL BIOLOGY、PNAS、PLANTCELL、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了重要论文。

学院一直推动国际科研合作与学生联合培养工作,2013年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植物生殖发育系统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建设,与比利时根特大学成立真菌毒素研究联合实验室,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签订2+2“双学士学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并进入实施阶段。2014年与牛津大学签署了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和学生互换的合作备忘录。2015年与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署“3+1+1”双学位项目,并同时启动学生选拔工作。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首个获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200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系统生物医学一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背景下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集生物、医学、理化、工程、数学、信息等多学科交叉于一体,围绕国家重大医学需求,以系统生物学研究策略和方法为基础,大力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研究,促进相关疾病的新型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以及药物的创新性研究,力争为人类医学向后基因组时代的预测、预防、个体化和参与性(4P)医学转变做出重要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位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拥有近20000平米的独立研究大楼,建设有完善的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平台;特色的蛋白芯片、单细胞分析、高通量药物筛选、显微成像、化学合成、病理模型等技术平台,以及信息分析与整合平台,重点从事肿瘤、代谢及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防研究,以及中草药、药物筛选与靶向作用机制研究,积极推动我国系统生物医学交叉学科体系建立与发展。2009年以研究院为主要依托单位的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同时研究院是“系统生物医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转化医学创新引智基地”(即111计划)“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参与建设单位。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与上海交大生命学院共同完成生物学评估获得A+。

截止2018年9月,全院教职工72人,科研人员41人(占比57%),全职研究团队16个。培养有在站博士后11人,在读研究生90人。2017年至今,发表SCI论文127篇,其中第一作者单位论文48篇,包括Science, Cell, Nucleic Acids Research, Nature Communication, Molecular Cell, Gut, 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MCP等国际一流期刊,高被引文章4篇;新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面上等纵向项目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3300万元,人均科研经费近80万元;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含海外授权专利1项,2项专利和1项技术实现转移转化。

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自2006年建院以来,全院师生始终秉持“东西兼蓄、拓新达济”的院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为推动人类医学健康做贡献的建院宗旨,团结一心、踏实拼搏,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研究院而努力奋斗!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