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学学院
历史沿革
1896 年,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创立,自1898年4 月招收第一届师范生起,就开设了数学课。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成立于1928 年, 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暨一次会议于1935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1952 年院系调整,数学系大部分师生调整到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1978 年9 月,重新组建应用数学系;2001 年恢复为数学系。2014 年入选首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也是至今唯一入选的数学院系。2015 年12 月,成立数学科学学院,下设三个系(数学系、应用与计算数学系、统计系)、一个教学研究中心(数学教学研究中心)。依托学院,先后建成多个科研平台(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科学工程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工局联合应用数学创新中心、上海市现代分析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分院、“多物理过程数学建模、分析与计算”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吴文俊数学中心)。
百年来交大数学科学学院桃李芬芳,知名院友中有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俊院士、胡和生院士、龚升等著名数学家,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会士、世界统计学“考普斯”奖获得者蔡天文,美国数学会首届会士、斯隆奖获得者陆志勤,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以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等杰出企业家。
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2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首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近年来学院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学科建设稳步前进,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数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连续两轮入选A类学科,2017年和2022年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国际各类排名稳居世界百强,其中U.S.News排名第28位,QS排名第46位,软科排名进入全国前3%。统计学科于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入选A类学科,在QS统计与运筹学排名第43位。
师资力量
近年来,数学科学学院通过在美国数学会网站和多种国际渠道刊登广告,以及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宣讲面谈等,进行全球招聘。依托国家和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和学校绿色通道,广纳贤才,学院师资队伍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国际化与年轻化的显著特色。现有123名专任教师(含19位自然科学研究院双聘教师),现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150余人次,包括领军人才(千人、杰青、长江、万人领军人才)13人次、国家级四青人才近30人次,另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2名。
人才培养
数学科学学院积极探索数学本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数学学科纳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20年,数学学科入选国家首批拔尖计划2.0学科基地。2020年,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工作,设立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为强化拔尖人才培养的辐射效应,2018年设立数学与应用数学(吴文俊班),该班学生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资助1项。学院多名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学院多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多套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学院积极推动并施行多项教学改革,助力全校各专业学生夯实数学基础。
研究生培养是数学科学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数学以及统计学科招收代数学、分析与几何、数论、组合与图论、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应用与计算数学、概率统计与金融数学等学科方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从2011年起招收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生,包含金融科技与数量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统计两个方向。设有数学和统计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同时,数学科学学院每年还为全校研究生开设公共数学课30多门。
目前,数学科学学院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国索邦大学、德国康斯坦斯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7所国际知名大学的数学、统计院系保持合作关系,开展包括学生交流交换、双学位、科研合作、联合科研中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合作关系。
科学研究
依托吴文俊数学中心,均衡学科发展,形成了以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国防应用数学等国家级、省部级多层级相互协调的科研平台体系,包括二个应用数学科研平台(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科学工程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基础数学科研平台(上海市现代分析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和二个国防应用数学科研平台(国防科工局联合应用数学创新中心,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分院),为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数学科学学院坚持原始创新为导向,近5年来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发表在Comm. Pure Appl. Math.、Duke Math. J.、 Adv. Math.、Acta Numer.、 Proc. Natl. Acad. Sci. USA、J. Amer. Statist. Assoc.、 Ann. Statist.等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期刊上。获得多项学术荣誉,包括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 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上海市自然科二等奖,1人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邀请报告。各类科研项目资助率逐年上升,近5年获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达百余项。其中百万级科研项目16项。
数学科学学院与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际性数学杂志《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Analysis》,是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和非线性分析等学科领域重要的学术期刊,自2009年该期刊正式被SCI收录,2012年度入选教育部精品期刊,2022年入选首批中国机构主办海外科技期刊回归试点期刊,并于2023年获批CN号,目前影响因子达到1.0。
国际合作与交流
数学科学学院是国内唯一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联合实施的“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平台的数学院系,2022年新增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数学科学学院持续开展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先后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法国巴黎六大J.L. Lions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数学研究所、莫斯科国立大学等)签署科研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开拓合作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相关事宜。
依托示范基地建设,数学科学学院共有全职外籍教师9人,全部为长聘体系教职,其中讲席教授Tudor Ratiu于2020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并作为唯一一位获奖代表在颁奖典礼现场发言;学院教师担任海外院士、国际学术组织会士 8人次,国际期刊主编和编委71人次。依托示范基地,共引进 “外专高端项目”教授 17 人、“国际化示范学院学术休假项目”教授5人、“访问教授项目”和“国际化示范学院访学项目”来访学者70 人,联合指导研究生,开设短期课程和系列讲座、暑期课程,组织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研究。学院年均举办学术报告300余场,邀请菲尔兹奖得主、国际数学家大会报告人、院士等资深学者,引领师生深入了解学术前沿,拓宽学术视野;多次成功举办学科领域内高规格、强影响力大会,不断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