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成立于2011年11月,以资源环境经济管理学科为主,跨学科、厚基础、强专业、重特色、务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重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为基础,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发展,从资源学科、环境学科、技术学科、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交叉相融的角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既注重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又通过加强与企业、地方的联系和实验实训、野外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机构设置: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目前设有环境资源经济系、土地资源管理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3个专业教学系和1个研究生教育中心;设有测量实验室、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资源环境监测实验室3个科研教学实验室;设有党政办、教务科、学生工作办公室、分团委办公室、资料室5个行政教辅机构;设有“中蒙俄经济走廊研究”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子平台--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设有“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内蒙古财经大学-蒙古国科学院地理与地生态所草原生态文明联合研究中心”2个虚体研究机构和“内蒙古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绿色发展机制及政策研究”1个创新团队。承担学校祖国北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任务;是内蒙古生态经济研究会挂靠建设单位。
学科专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承担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等3个硕士点的建设工作;设置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9名,其中专任教师40名,行政人员9名。专任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讲师19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及在读博士36人,硕士4人,博士比例达到专任教师的90%,具有区外和国外学缘的教师19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生导师13人,蒙古国财经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1人。
教学科研:学院现有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门、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2名教师在自治区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学院科研条件良好,教师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年年攀升。近五年,学院共获批国家社科项目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近130项。学院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50篇,在重点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学术专著近40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学院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社会服务。共获批横向项目20余项。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3项,与企业构建产学研项目10余项。10余项研究咨询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发明专利20余项。
人才培养:学院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出发,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加强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反馈,建立课堂内外多元化管理、教风和学风齐抓共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除继续深造以外,能够在行政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城市规划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工作。学院成立以来,学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本科生的平均考研率保持在9.5%,整体就业质量良好。在本专业的各级各类学生竞赛中,获国家级荣誉2项,自治区级荣誉12项。
未来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以条件建设为保障,不断实施学科立院、人才强院、质量固院、科技促院等四大战略,推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四位一体、互促共进,推动资源环境类学科专业与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推进“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创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抓住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充分发挥学院在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生态价值核算与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作用。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