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秦皇岛

文法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12月,前身是河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学院现设有法学系、汉语言文学系、社会工作系和网络与新媒体系四个教学机构;现有法学、汉语言文学、社会工作和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气候法学(蓝碳法治)研究中心、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中心、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律研究中心、犯罪治理与刑事法治研究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所、司法社会工作研究所、欧阳修研究所等10个研究机构,河北省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秘书处依托法学学科设在学院。当前,学院在册研究生、本科1452人。

学院现有教师6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9人,博士3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半数以上专任教师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记者证、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多人在各级法院、检察院、报纸、电视台、社会工作机构等实务部门具有挂职锻炼经历。学院还聘任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省司法厅、新华社河北分社、燕赵晚报、知名社工机构等多名行业专家来校任教;定期聘请外教讲授《新西兰刑事诉讼法与律师制度》《加拿大商法》等专业课程。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结合,校内外互补,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极具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文法学院楼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宽敞明亮、气度恢宏。学院建有图书资料室、学术报告厅、模拟法庭、法律诉讼实验室、融媒体实验室、社会工作实践实训中心、实验剧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施。学院优良的教学资源,浓郁的人文氛围,为文、法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学院在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新闻媒体、社工机构等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40多个;学院与新西兰鸿鹄律师楼共建的“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为符合条件的法学本科生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提供到新西兰进行短期专业实习的机会。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按照创新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体系,规范教学活动。在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学院教师在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教师创新大赛等教学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近5年,获立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积极鼓励教师教学科研并举,成效明显。近些年,学院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3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司法部、省社会科学基金、省软科学、省科技计划等省部级课题50余项,横向课题60多项;在法律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文艺作品共300余篇;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

学院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稳居学校前列;大学生辩论队14次获得校辩论赛冠军。每年约25%的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30%左右;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升研率接近40%。每年春季学期,学院面向全校主办“红五月—诗歌创作吟诵大赛”;每年秋季学期,定期举办“金十月—文法学术文化节”。近3年,学院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节能减排”大赛、“互联网+”竞赛、研究生法律文书写作大赛、人文知识竞赛及“调研河北”等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特别是,学生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届毕业生潘成获得“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全国高校组一等奖;法学专业2022届毕业生鲁梦琪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层次、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学院建有就业实践基地42个。近3年,230余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0余名毕业生入选西部志愿者,100余人考取公务员、选调生。

当前,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学校三次党代会精神,秉承“兴业、尽责”校训,发扬“进取、协作、奉献”科大精神,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学科兴院、制度建院”办院方针,抢抓机遇,顺势而上,为建设多学科融合、内涵式发展、特色鲜明的文法学院而努力奋斗!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热门学院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