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学院
石油化工学院源于1978年成立的庆阳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科,1983年改为化学系,2006年扩建为化学化工学院,2023年3月,学校学科专业优化整合,石油工程和油气储运专业整体并入,重新组建成立了石油化工学院。学院现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6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440名。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人。教师队伍中有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人(特聘教授、青年学者各1人)、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获得者1人、陇原青年英才1人、甘肃省陇原科技创新人才1人、庆阳市科技领军人才3人、庆阳市“陇东工匠”1名、甘肃省科技特派员2名、甘肃省科技专员2名、兼职硕士生导师17名,已单独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高水平特聘教授9名。
学院与华东理工大学、中石油长庆油田联合申报获批共建“甘肃省陇东油气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同时有甘肃省高校“陇东优势资源与环境技术协同创新团队”、庆阳市能源化工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陇东能源化工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陇东学院精细化学品协同创新中心、陇东学院氟乐邦化工中试基地等科研平台和团队。围绕陇东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油气危废处置技术、陇东油气资源开采和新型能源化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3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4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产业支撑项目3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4项,科研总经费达1800万元。有10余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8项、甘肃省专利奖3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8项,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1项,庆阳市科技进步奖8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共122件,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9件,发表学术论文195篇,其中被SCI、EI收录79篇,出版专著和教材等14部,自编实验讲义9部。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己任,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主线,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省级特色专业1个(石油工程)、省级一流专业2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省级教学团队2支(有机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化学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石油工程)、省级精品课程2门(分析化学、化学教学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化工原理)、省级一流课程2门(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省级一流实践课程1门(采油工程)。近5年,学院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1500多人,各专业平均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先后有220名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20多名学生被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和兰州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有100多名在校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国家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4 项、优秀奖 1 项、西北赛区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甘肃省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13 项、三等奖 17 项,获国际“互联网+”大赛甘肃赛区金奖 1 项、铜奖 3 项、优秀奖 1 项。
石油化工学院扎根陇东大地,在“转型、提升、发展”的战略目标下,将紧抓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聚焦能源化工、优势资源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开发,积极打造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高地。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