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成立于2024年3月,前身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农林科技学院,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农学、生物技术、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7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农学、生物技术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作物学”“生物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
平台建设
学院建有“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甘肃省黄土高原旱作农业院士专家协同创新基地”“甘肃省陇东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特色科普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种质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中东部现代旱作农业产业研究院”“陇东旱地作物种质改良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与兰州大学共建“甘肃省子午岭生态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土高原腹地唯一的生态学野外台站)。现有2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与庆阳市共建“庆阳市冬小麦选育技术创新中心”及“庆阳市现代苹果种植技术创新中心”。并设立有“甘肃省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甘肃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39人,有教授22人,副教授84人,博士64人,兼任兄弟院校硕士生导师2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333人才”1人、“555人才”3人,省岗位体系专家2人,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1人,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2人,甘肃省优秀园丁奖获得者1人,甘肃省“四有好老师”1人,市“科技功臣”2人,市“领军人才”3人。
专业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 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熟悉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科研方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及其它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和社会服务工作;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 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熟悉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在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管理等工作;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农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务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在农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及种子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以及农业新技术开发、良种繁育与推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农业科技人才。
园艺专业培养具有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和园艺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能在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设施园艺、园林绿化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有较宽广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园艺应用技术型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德智体全面发展素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水利、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土壤肥料、分析测试、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生产、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教育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
生物制药专业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生物学、比较完整的药学和基本工程学知识;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研究与开发人才。能运用专业知识对生物制药或生物制造行业中与现代生物技术和分离纯化技术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能胜任生化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及食药用生物产品的研发、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生产运营、管理和销售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技术发展环境,经继续深造后,也能从事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工作。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