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程学院
一、学院简介
智能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源于1958年开办的物理专业,2008年由物理系、机电系合并成立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20年1月更名为智能工程学院。学院是学校最大的理工科学院,有教职工110人,高级职称33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47人(其中博士后9人), 博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为55.3%。目前有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2000年开始,已培养本科毕业生近1万人。
二、专业介绍
学院致力于发展理论物理、智能制造,突出机、电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方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具有责任意识、扎实专业基础、较强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下设5个教学系和1个实验中心,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物理学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并通过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自动化专业是广东省一流专业。理论物理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市校共建重点学科、电路与系统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粤北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粤北现代机电工程技术开发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6个省级教学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1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基地。学院通过整合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等5个工科专业成立省级新能源汽车与智能装备产业学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大型制造业企业,与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智佳能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以产业班的形式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全力打造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专业特色。
三、学生风采
学院扎实推进大学生多维素质能力培育培养工程,以“思想引领+多维素质”为核心,不断拓宽多维素质培养渠道和模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校友论坛、学术讲座、文艺展演、文体比赛、研学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维素质活动,全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同时,学院为学生搭建课外专业实践平台,推行多年的“一专业·一社团·一竞赛”协同育人机制已成为校内品牌。近五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91项(国家级106项),获“互联网+”广东省分赛铜奖1项、国家级大创项目13项、“攀登计划”10项、广东省“挑战杯”竞赛28项。
四、就业深造
5年来,学院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余人,年平均就业率95%,考研上线348人。学院多次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五、获奖情况
五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就业先进单位、样板党支部、五四红旗团委等校级及以上奖励和荣誉50余项。教师获纵向项目立项110项,经费达1247.3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获横向项目立项56项,总经费超1567万元,实现成果转发12项,产生经济效益愈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其中在第二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金奖、铜奖各1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物流与供应链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87篇,获发明专利120余项;获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5项,省、校级质量工程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1项。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