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 全日制专硕
代码:065100
门类:历史学
学科:博物馆

博物馆专业介绍

(一)专业学位类别概况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博物馆行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2021年,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的目标。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是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对博物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博物馆领域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完善物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博物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博物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专业学位。

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1947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开设博物馆专修科。20世纪80年代,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相继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1983年,国务院学科委员会公布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确定了博物馆学硕士学位的设立。2011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增设了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022年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设立了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

202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全国博物馆数量达到6565家,全国备案注册博物馆的藏品是5931万件(套),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博物馆行业正处于从数量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但是,我国博物馆行业面临着高水平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强调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顺应了我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的需要,是对高校现有同类专业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必要调整和完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现代博物馆事业理念,较好掌握博物馆相关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较高水平博物馆业务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博物馆专门人才。

(二)专业学位类别内涵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旨在面向历史、考古、民族、民俗、艺术、自然、科技等各类别博物馆,及博物馆相关机构、企业、社团等培养人才,具有鲜明的跨学科属性,涵盖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展览、博物馆教育服务、博物馆运营管理、博物馆资源拓展等5 个领域。各培养单位确定不少于 2 个领域进行建设,并进一步细分方向,形成自身特色。

博物馆藏品:面向各类型博物馆物质和非物质藏品的调查、收集、鉴定、管理、研究、保护、信息化等,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博物馆藏品领域专门人才。

博物馆展览:面向各类型博物馆线上和线下展览的策划、设计、实施等,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博物馆展览领域专门人才。

博物馆教育服务:面向各类型博物馆的观众研究与线上、线下教育和科普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施等,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博物馆教育领域专门人才。

博物馆运营管理:面向各类型博物馆的建设、运行、管理、评估等,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博物馆运营领域专门人才。

博物馆资源拓展:面向博物馆拓展性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创意与策划、开发与利用等,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博物馆资源拓展领域专门人才。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需由专任教师与行业教师组成规模合理、人员稳定的师资队伍;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在博物馆相关行业的就业率较高,社会评价良好;应聘任具备丰富的博物馆相关行业工作经验的行业教师,与博物馆相关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联系,并将其作为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具备开展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行业参与教学的基础与条件。

(三)专业学位类别服务面向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面向历史、考古、民族、民俗、艺术、自然、科技等各类别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相关科研机构、管理机构、企业、社团等。就业岗位主要包括与博物馆5 个专业领域相关的岗位:

1.博物馆藏品领域的岗位,如:藏品调查与收集岗位、藏品鉴定岗位、藏品管理岗位、藏品研究岗位、藏品保护岗位、藏品信息化岗位等;

2.博物馆展览领域的岗位,如:线上和线下展览策划和设计岗位、展览项目实施岗位、项目管理与评估岗位等;

3.博物馆教育服务领域的岗位,如:线上和线下教育、科普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岗位、观众研究岗位、宣传和对外交流岗位等;

4.博物馆运营管理领域的岗位,如:博物馆场馆建设规划与建造岗位,管理博物馆建设、运行的岗位,技术、设备、环境安全维护岗位,博物馆文创产品及活动的调研、策划、执行、推广岗位等;

5.博物馆资源拓展领域的岗位,如:博物馆拓展性资源创意策划和设计岗位、博物馆拓展性资源开发和利用岗位等。

博物馆行业的从业人员应理解博物馆的本质和基本原理,充分了解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管理体系,系统掌握博物馆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博物馆相关工作的能力。各专业领域人才应当达到相应的能力水平,持续参加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以满足不断深入、复杂的博物馆工作要求。

(四)培养目标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博物馆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了解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管理体系,较深入理解博物馆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使命,系统掌握博物馆收藏、阐释、展示、教育、运营等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博物馆相关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道德

品行端正,身心健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爱博物馆事业。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其他博物馆相关单位、其他学者和从业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恪守诚信、严谨的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杜绝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遵守博物馆行业相关的保密制度和纪律。

2.专业素养

具备较广泛的与博物馆专业领域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开阔的视野。掌握博物馆基于“物”、服务“人”的工作原理,了解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熟悉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基本管理系统和行政系统。精通博物馆行业某具体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博物馆相关行业某具体领域的实际工作。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专业作风,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应用能力与决策能力。能在科学理念指导下,运用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完成博物馆实践中的具体任务、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善于将学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到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运营等实际工作中。

3.职业精神

以保护和传承人类遗产、赓续与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以奉献社会、服务公众为宗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坚决贯彻博物馆的使命和职责。具有安全保障的意识与理念,保障博物馆藏品和设施的安全。追求科学精神,求真务实,客观研究、记录、展示和传播博物馆的藏品及内容,避免虚假、误导或歪曲的信息和行为。恪尽职业操守,不违规买卖、占用藏品及资料,不以博物馆职业身份牟取私利。具有分享和传播知识的热情与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理念,以观众为中心做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二)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当在本科期间已获得外语、计算机、文献查找及阅读、数理统计等通用工具性知识,并在硕士学位在读期间对其进行加强学习;较为熟练地掌握至少1门外语。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须根据具体研究方向学习并一定程度掌握与各类别博物馆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如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艺术学、科学技术史等。

2.专业知识

博物馆知识体系是基于对博物馆“物”的研究和阐释以及围绕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构建而成。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须通过本科和硕士学位在读期间围绕博物馆“物”的研究和阐释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关系这两者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前者包括与历史类博物馆相关的文物研究与阐释、与艺术类博物馆相关的艺术品研究与阐释、与民俗类博物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阐释、与自然类博物馆相关的自然标本研究与阐释等专业基础知识。后者包括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博物馆传播学、博物馆教育学、博物馆本质与职能、博物馆伦理与责任等专业基础知识。

同时,为适应我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博物馆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的迫切需求,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还需要接受以下5个博物馆相关领域的专业理论、方法、技术的培养和训练:博物馆藏品领域的研究生须根据具体研究方向学习掌握与藏品调查、收集、鉴定、保护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核心知识(点)包括博物馆收藏史,博物馆藏品体系建设,藏品调查与收集的技术与方法,藏品鉴定和价值评估,藏品分类,藏品档案管理,藏品研究,藏品信息化,藏品法律法规,藏品和展品的科学保护等。

博物馆展览领域的研究生须根据具体研究方向学习掌握与展览策划、设计和实施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核心知识(点)包括博物馆展览发展史,展览基本理论,展览建设程序与方法,展览内容策划的任务、流程与方法,展览形式设计的任务、流程与方法,展览制作、布展和项目管理,展览材料、设备与技术,展览数字技术应用,展览评估等。

博物馆教育服务领域的研究生须根据具体研究方向学习掌握与博物馆教育、科普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和实施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核心知识(点)包括博物馆教育发展史,博物馆教育心理学,博物馆传播学,非正式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博物馆讲解、研学、课程等教育、科普活动的类型和特点,线上和线下教育、科普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评估、观众研究与服务等。

博物馆运营管理领域的研究生须根据具体研究方向学习掌握与博物馆建设、运行、管理、评估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核心知识(点)包括公共文化政策和博物馆管理政策,博物馆目标与使命定位,博物馆建筑设计、空间规划与建造,博物馆相关技术与设备、博物馆环境安全,智慧博物馆,博物馆定级和运行评估,博物馆组织管理、博物馆伦理建设、博物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博物馆资源拓展领域的研究生须根据具体研究方向学习掌握博物馆拓展性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创意与策划、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核心知识(点)包括博物馆拓展性资源的概念与类型,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则与方法,博物馆拓展性资源创意策划、设计、开发和利用,生态博物馆、遗址博物馆、文化空间、遗产旅游的策划与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该根据自身以往的学习工作经历,找准自我定位,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有实践经验的在职生,应注重自我专业视阈的扩展和新颖方法论的应用,多参加学科前沿讲座并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获得职业提升的能力;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应届生,应偏重职业素养与技能的学习,宜采用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而使自己获得对口就业或创业的能力。

(三)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和案例教学是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须与博物馆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稳定、设施完善的教学实习基地,业务范围应涵盖本学位点的所有专业领域,为本学位点的研究生提供与博物馆藏品、展览、教育、运营和资源利用相关、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训练,要求学生撰写实践训练报告,并通过培养单位与实践单位的考核。实践训练应与研究生的专业领域、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选题相联系。

案例教学是基于本学位点的专业领域,围绕特定的专业方向,通过“全链条”设计和部署,而开展的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本学位点既可以使用博物馆藏品建设、展览建设、教育服务、运营管理、资源拓展等 5 个行业领域内实际存在的事实编写教学案例,也可以鼓励学生“全链条”地实际参与该领域的某项博物馆业务共创教学案例(如全程参与藏品调查和收集、展览策划和设计等实际工作),并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知识、经验、观点、方法的碰撞达到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目的。鼓励学位点和合作单位共同参与案例教学,创建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逐渐建设教学案例库,以切实提升学生调查、收集、鉴定、管理、研究、保护藏品的能力,展览策划、设计和实施的能力,教育活动策划和观众研究的能力,运营博物馆的能力,以及对博物馆拓展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四)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文献搜集、整理、分析和概括能力,能运用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应当了解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熟悉博物馆领域的基本文献材料和行业资料,了解博物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能客观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并合理利用。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体系。

2.实践研究能力

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训练中的具体问题。能立足博物馆领域的特殊性,针对具体的博物馆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出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能系统运用专业知识、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完成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工作,分析和研究博物馆藏品、展览、教育、传播、管理等方面的材料和数据,得出相关的结论,形成能够指导实践的成果。能够规范撰写本专业领域的专题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设计方案等。

3.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结合博物馆工作的实际需求,在博物馆收藏、展示、教育、运营、资源拓展等实践中发现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善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探索新方法、新思路,能够将学术成果、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制订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案。

4.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工作单位或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初步根据工作实际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初步具备业务联络、洽谈、成果展示、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合作的能力。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论文类型与定位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包括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方案设计、产品设计(作品创作)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学位论文均应能体现作者对博物馆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具有承担博物馆藏品、展览、教育服务、运营管理、资源拓展等业务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专题研究类论文定位于应用研究型学位论文,针对博物馆行业发展与业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得出能够指导博物馆工作实践的成果。调研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类论文的研究对象,应是博物馆行业发展与业务工作中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的现象、事件、政策或实践案例,旨在通过系统深入的调研分析,发现相应的规律,为博物馆行业发展与实践提升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决策参考或政策咨询。方案设计与产品设计(作品创作)类论文应能形成实用性、独创性、科学性的成果,如场馆建设与运营方案、展览策划或设计方案、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文化创意产品等。

2.选题要求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针对博物馆行业发展与业务工作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明确的应用价值,能够解决藏品、展览、教育服务、运营管理、资源拓展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学术问题或现实应用问题。方案设计与产品设计(作品创作)类论文的成果应具有独创性,或对现有成果作出显著的提升或改善。

3.内容要求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应运用专门知识、专业理论和科学方法,对博物馆行业发展与业务工作中的研究问题、现象、事件、案例等,进行系统的调查与科学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或方案。学位论文应能反映研究或实践的整体情况,其中调研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类论文应视情况附上调研内容或案例分析补充说明,方案设计与产品设计(作品创作)类论文应包括构思设计、创作或研发、成果展示与验证等过程及相应的分析与阐述。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思路、方法、技术等进行凝练和创新。

4.规范性要求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必须合乎学术规范 , 论文的章节划分、图表、注释、参考书目格式应符合各学校学位管理部门的要求。论文在引用他人成果时必须注明出处,引用内容尽量选择关键语句。

学位论文工作量饱满,正文部分应包括研究背景、现状与趋势分析、研究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或创作思路)、数据获取与分析(设计或创作过程)、研究结论(产品或方案验证)、参考文献等,根据论文研究成果的实际情况,还可在研究结论后提出相关的建议或展望。调研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类论文可将调研资料、案例分析补充说明等作为附录资料。方案设计与产品设计(作品创作)类论文,应包括真实有效的实践成果展示与评鉴相关资料。

5.创新与贡献要求

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相关领域学术问题或职业领域的现实发展与实践问题,提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见解。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应取得较为明显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对解决博物馆行业的学术或实际工作问题具有显著贡献。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