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专业介绍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行为金融学挑战了传统金融学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传统金融学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相关信息做出最优决策。然而,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实际决策中往往受到情绪、认知偏差和社会因素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的现象。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和应用
行为金融学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如前景理论和认知偏差理论。前景理论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风险时的决策心理,认为人们在面对收益时表现出风险厌恶,而在面对损失时则表现出风险偏好。认知偏差理论则指出人们在做决策时由于知识、经验和情感等因素会产生各种认知偏差,这些偏差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传统金融学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两大基石上,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人类行为中既有理性的一面,也存在许多非理性的因素,提出了“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的预设。这些预设使得行为金融学在分析金融市场时更加接近现实情况。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