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专业介绍
(一)专业学位类别概况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应用心理在内的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2010年3月1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包括应用心理在内的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年)》,将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类别调增到博士层次。截至目前,全国应用心理硕士授权点已有128个,覆盖大陆地区除海南和宁夏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应用心理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对心理健康等应用心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公共危机事件应对和社会安全稳定维护等工作也对应用心理专业提出了更大需求和更高要求,然而目前该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缺口巨大,亟需进一步加强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二)专业学位类别内涵
应用心理专业学位发展紧扣国家急需、社会需求和公众需要,目标定位为在促进身心健康、开发智力资源、推动社会发展、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应对全球变化和各种灾害、危机等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
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授权点应具有两个或以上的专业方向,有相应的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有“院校+行业”的双师型导师队伍,建有一批高水平实验平台和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正式签约合作的实习基地应满足学生实践学习需求,构建以提升职业胜任力和促进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实践核心知识技能为抓手,以落实“双导师制”为关键,以“见习+实习”“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为路径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
(三)专业学位类别服务面向
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涵盖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能够适应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需要。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与组织心理、临床与咨询心理、心理健康与社会心理服务等。
应用心理专业学位主要就业岗位包括但不限于:人机交互、市场营销、心理测评、员工帮扶、消费者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咨询人员、技术专家或自由顾问,具有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技能的人员可就职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养老、康复等与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相关的岗位,还可参与心理工具的研发与施测等。
可以对接的职业资格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规划师、交互设计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教师、注册心理咨询师、注册心理治疗师、健康管理师等。
(四)培养目标
应用心理专业学位学生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各相关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应用心理博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应用心理教学、咨询与治疗、管理和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化高级人才,使之能将各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社会实践,独立解决国家社会发展中重大和急需问题。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道德
具备自觉的严谨治学意识和高尚的学术品格,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掌握并严格遵守本专业领域研究规范和伦理要求;学术态度端正,严谨求实,自觉维护学术声誉,以实际行动维护学术尊严和学位的严肃性;在各类心理学实践操作中严格遵守伦理准则和教育原则,实事求是,始终以服务对象的福祉为最终目标;做到正直、诚信、自律,保护知识产权,杜绝各种舞弊作伪行为。
2.专业素养
应具备开展应用心理研究和实践的必要知识、技能;能够跟踪并掌握所在专业或亚专业领域的学术进展;能够发现应用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开展规范的实践问题或应用理论研究,并形成具有操作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方案;积极传播应用心理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媒介,普及所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成果,促进公众心理素质的提高。
3.职业精神
应具备推广应用心理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的责任感,以及为人类造福的使命感,自觉地向大众宣传、普及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知识;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遵从职业伦理规范,不夸大贡献,不隐瞒危害,不过分推论,不误导他人;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将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促进公众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方案;保持专业形象,维护专业信誉;定期进修和接受督导,保持并提升专业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二)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为系统学习和掌握应用心理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应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相关的心理学仪器和心理测量学工具等。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专业知识
应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相应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应用心理专业领域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三)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应用心理硕士应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每个专业方向需要明确制定该专业方向的核心胜任力特征,通过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形式进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基本掌握该专业实践所需的基本实践能力,形成独立从事该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1.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充分的实务训练,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校内实践、行业实践、项目实践等学习。
2.专业实习不少于一学期,且应与研究方向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相匹配。例如,临床心理与咨询专业方向应注重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以及精神障碍的评估与干预;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方向应注重儿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家庭教育指导等核心能力的实践训练;工业与组织心理专业方向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咨询、经济行为、营销策划、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等核心专业能力的实践。
3.各培养单位要对学生的实践训练环节进行考核,学生参加的所有实践训练环节均要有过程记录,并提交工作总结、相关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经综合评价后计入学分。
(四)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具备获取心理学专业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能力,具备心理学应用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成为高层次心理学应用人才。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应自觉加强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具体包括:
1.获取知识的能力
首先,能够通过专业课学习、专业著作与文献阅读、电子资料查询等途径,获取新的专业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并不断更新。其次,能够通过阅读国内外专业著作或相关文献发现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初步具备鉴别、分析与评价已有研究的理论假设、设计逻辑、统计推论的能力。
2.实践应用能力
包括常规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常规应用能力需要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工作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方向需要掌握心理诊断、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与技术,通过个别辅导或团体辅导,对相应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方向需要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进行人员的选拔与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综合应用能力需要针对新的问题情境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分析,灵活运用,创新地解决应用心理领域中复杂的现实问题。
3.应用研究能力
应具备基于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形成并实施研究,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应用研究能力;具有发现实践问题的专业洞察力;具有根据问题,设计与实施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或咨询报告的能力;能自主完成访谈方案制定、问卷或量表研发、抽样调查实施、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工作。例如,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心理学相关的实践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针对某一具体实践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形成可作为决策参考或咨询建议的调查研究报告;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有参考价值的案例分析报告;针对某一产品进行构思设计,形成基于心理学原理或方法的产品设计报告;针对特定用户单位或应用场景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形成系统的方案设计报告。
4.顺利完成专业学习的辅助性能力
为了顺利完成专业学习,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各种活动,参与项目研究,进行专业学术交流。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能力,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与工作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与同行合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概述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以下简称“论文”)是授予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依据,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论文应体现作者掌握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承担专业工作的能力。论文应突出应用导向,强调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
2.规范性要求
论文应符合心理学学术规范和科学伦理要求,符合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和语言文字规范,文献引证正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突出实践特色。论文应独立完成,工作量饱满。
3.不同类型论文基本要求
论文一般可分为专题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报告、方案设计报告5种类型。
(1)基本定位
专题研究报告:系统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心理学相关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形成能够指导实践的成果;
调查研究报告:运用科学规范的调查方法,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心理学相关的实践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可作为决策参考或咨询建议的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运用科学规范的案例分析方法,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心理学相关的实践问题,通过对某一特定对象的系统深入分析,形成完整的、有参考价值的案例分析报告;
产品设计报告:由“产品设计”和“产品展示”两部分组成,“产品”指作者基于心理学原理或方法设计出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智力成果;
方案设计报告:由“方案设计”和“方案展示”两部分组成。方案”指作者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针对特定用户单位或应用场景的某一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形成系统解决方案。
(2)选题要求
选题应来源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某一特定领域的现实需求,不同类型论文侧重不同:
专题研究报告:具有理论、方法或实践上的创新;
调查研究报告:具有实践应用价值,有一定深度、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案例分析报告: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能够形成规律性认识;
产品设计报告: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选题可以是设计新产品,也可以是对已有产品的改进或改造,提升产品的可用性;
方案设计报告:方案可以是对某一实际问题的原创性设计,也可以是对已有方案的重要改进或改造,具有可操作性。
(3)内容要求
论文正文一般包括:问题提出(案例选择和描述、研发问题概述、特定用户单位或应用场景的现实需求)、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设计(调研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方法设计、研发原理、创作过程与技术方案)、资料收集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调研结果、案例相关理论分析和讨论、产品可用性验证、方案验证)、研究结论与应用建议、参考文献等。具体研究工具、调研资料、案例分析的补充说明、产品的整体展示及评鉴、方案的展示及评鉴等材料经整理后可作为附录资料。
(4)创新与贡献要求
论文的研究过程应科学合理,结果和解决方案应切实可行,能够为特定领域的实践问题提供决策参考或咨询建议。鼓励作者对调研结果、解决方案、所运用的心理学的具体理论和方法等进行反思和提炼。产品设计和方案设计应对特定用户单位或应用场景某一实际问题的具有应用价值,对相关领域或类似问题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4.实践成果类论文成果展示及评鉴要求
作为实践成果类学位论文,产品设计报告和方案设计报告的实践成果还需具有申请专利的水平和条件、应当能够解决特定用户单位或应用场景的某一具体问题,应体现心理学应用研究的专业性和创新性,成果展示与评鉴的相关资料应真实有效。
资讯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