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
· 非全日制学硕
代码:081000
门类:工学
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一)学科概况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实验验证电磁场理论,1896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人类从此进入了电信时代。20世纪上半叶人类发明电子管、晶体管、雷达、广播、电视等,20世纪中叶奈曼和皮尔逊等提出假设检验理论、香农提出信息论、维纳提出控制论等,20世纪后期集成电路、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空天信息、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推动了世界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沿着多媒体化、数字化、软件化、智能化、高速化、多样化、个性化、集成化、一体化等方向发展。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各个研究分支呈现出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发现和原理性的突破。同时,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正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空间环境、生物医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计算机、大数据、网络安全、无人系统等领域广泛渗透,与这些领域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和融合,成为发展交叉学科与汇聚科学的纽带。

(二)学科内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一个理论基础体系完整、应用领域广泛、发展极为迅速的工学门类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表现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以及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开发、集成、测试、维护等。它涵盖了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水声通信、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物联网、信息网络、信息安全、集成电路、信号处理、检测与估计、图像与语音处理、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导航定位、遥感与测控、雷达与声纳、电子对抗、量子信息,以及空间信息系统、海洋信息系统、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系统、智能化信息系统等众多高新技术研究方向,始终是信息领域的基础主干学科和当代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防领域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支撑。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主要包含三个分支学科方向。其一是以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为主体,涉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应用的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探测感知和导航定位等行业,聚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水声通信、通信网络、物联网、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广播与电视、雷达与声纳、光纤传感等领域,融合集成电路与集成微系统、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研究各类信息系统与通信网络的组成原理、体系架构、功能关联、系统协议、性能评估、增值应用、环境适应等内容;其二是以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为核心,涉及各类信息系统中的信号产生与信息获取、加载、传输、存储、提取及其应用等环节,聚焦信号理论、信号处理、数据处理、检测与估计、信息融合、机器学习、解译识别、博弈对抗等领域,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研究各种形式信号的产生获取和处理的理论算法、系统体制、物理实现、性能评估、系统应用和系统安全等内容;其三是以空天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重大工程领域研究方向,包括空、天、地、海等领域以及跨领域信息技术与集成系统,是航空航天、空间环境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交叉,聚焦空间网络通信、导航定位、航天测控、对地观测、深空通信、星际探测、电子对抗以及空间信息系统、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系统、智能空间信息系统等领域,研究基于空天平台与环境的先进信号理论、信息获取与传输技术,以及数据处理与融合应用方法等。

本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矩阵理论、图论、最优化理论、泛函分析、电路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及软件基础等。

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信息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计、统计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控制与优化、通信网络、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

本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水声通信、微波技术、广播与电视、通信网络、物联网、信息网络、阵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语音处理、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无线电导航、遥感与测控、雷达与声纳、电子对抗、量子探测与通信、网络与交换,以及信息与通信安全、电波传播、空间信息技术、空间通信与网络、陆地和海洋信息系统、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系统、智能化信息系统等。

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仿真与实验/试验研究,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理论研究主要是基于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和架构设计等,经过逻辑推理、仿真评估和实验验证,获得新的理论和技术,提出新的系统架构和实现方案。实验研究主要通过构建实验系统,采集原始数据,获得相关实证数据,由此验证理论研究提出的方案和结论。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过程中均可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法,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蕴涵的基础科学方法。

(三)学科范围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基础共性研究方向和以空天信息技术二级学科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应用领域研究方向。

1.通信与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理论、通信理论、传输理论与技术、通信网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信、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水声通信、应急通信、广播与电视、通信网络、物联网、信息网络、信息安全、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声呐系统、遥感系统、测控系统、导航与定位系统、电子对抗系统、多功能信息系统等。

2.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信号设计与分析、智能信息处理、信息融合、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语音/图像/视频/文本信息处理与识别、通信/雷达/声呐/导航/遥感/测控/对抗信号与数据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等。

3.空天信息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空天平台与环境的先进信号理论、信息获取与传输、数据处理与融合应用、空间网络通信、导航定位、遥感与测控、电子对抗、空间信息系统、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系统、智能空间信息系统等。

(四)培养目标

1.硕士学位

应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国内外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某一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创新性地解决本学科的学术或技术问题;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现实需求与前沿问题进行创新研究,或者综合运用本学科有关的理论、技术和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工程、开发、管理工作。

2.博士学位

应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和/或在工程技术研发中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及前沿课题,能够准确判断特定课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知悉本学科课题的研究过程、关键环节及其规律特点,掌握本学科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验证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本学科某一基础理论或前沿技术课题研究,或面向工程实践的重要需求,能够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和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作能力;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专业文献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在论文、专利、著作、重要报告(国防和决策咨询报告)、标准、样机、软件等成果中有创新性贡献;能胜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教育、科研、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五)相关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有: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必将促进本学科的自身发展,也将有效支撑信息化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学科硕士生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本学科硕士生应掌握信息论、电路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检测与估计、控制与优化理论、通信网理论基础、机器学习、模式识别。

本学科硕士生可选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量子通信、无线电导航理论、雷达理论与技术、阵列信号处理、探测成像、微波技术、数字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视觉处理、信息融合、语音处理技术、网络体系与协议及交换技术、网络信息论、信息与通信安全理论、海洋环境传播理论、空间信息技术、空间通信与网络、电子对抗等专业知识。

本学科硕士生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后,应掌握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了解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解决科学研究与专门技术工作中的问题奠定一定的基础,具有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或工程实践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还应掌握自然辩证法等社会科学人文知识,在努力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及高科技开发能力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和哲学思维习惯,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本学科硕士生应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国际学术交流、编程和文献检索能力,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工程、开发、管理等工作。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硕士生应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科研作风;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1.学术素养

硕士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2.学术道德

硕士生应崇尚求实的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学术诚信要求;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惯例;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循学术署名原则,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从书籍、媒体、期刊、报告、网络、科学实验等途径快速获取符合自己需求的知识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等进行正确而客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够客观地分析现有成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合理性和先进性;能够客观而正确地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领域的科研文献等材料进行筛选、鉴别和评价。

能够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能够合理地利用研究资源,合理地分配研究时间和规划研究工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某一领域的实际问题。

3.实践能力

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勇于开展创新性的试验、开发和研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相关领域的科学或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及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解决科技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4.学术交流能力

在科学研究和承担技术工作中,能够通俗、正确地描述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进展和研究结果;积极聆听学科前沿讲座,并主动思考;积极参加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能够应用一种外语进行常规的学术表达和交流。

5.其他能力

硕士生的培养除了加强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外,还应强调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训练与培育社会责任感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高雅朴实的举止及健康的体魄。同时,增强法制观念,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科技人才。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论文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硕士生的优势及志趣,经广泛调研后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范围内确定,并应由导师批准。选题应能反映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应用意义,以保证论文工作的先进性、创新性及可实施性。硕士生应适时地提交选题报告,且选题报告应有如下几个部分:(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2)课题的发展现状、前人的工作、技术路线或研究思路、预期的研究成果;(3)课题进度安排及论文结构框架。

2.规范性要求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检验硕士生学业、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是硕士生综合素质培养全过程的概括与总结,它集中反映了硕士生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扎实性和系统性,具体反映硕士生在本学科中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反映了硕士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由此来衡量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是否已达到硕士生培养的目标。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总结与升华,是数学分析对物理概念的诠释过程,是用实验数据及实际应用对理论的佐证过程。学位论文应符合科学论文的体例和语言特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应是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逻辑严谨、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概念清楚、数据可靠、计算正确、层次分明、标注规范。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封面、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关键词、论文目录、正文(包括综述、理论研究、实验与计算、结果与分析等)、参考文献、发表文章目录、致谢和必要的附录等。

3.质量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有明确的研究背景,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

(3)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科研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

(5)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格式规范;

(6)凡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标注,与他人合作的部分须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与贡献;

(7)遵守论文保密管理规定。

此外,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硕士生须通过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对相对独立完成的课题或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在论文、专利、著作、重要报告(国防和决策咨询报告)、标准、样机、软件等成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贡献。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