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起始于1953年华南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1957年政治教育系分成马列主义教研室和政治教育系,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思想教育管理学系(思教系)和政治教育系,2000年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思政部),在思政部、政教系等单位基础上成立政法学院。2012年在思政部基础上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理顺学科归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入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入选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党委2019年入选广东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24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宣马教工党支部2022年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主要负责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师范)、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生、博士生的人才培养任务。拥有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教育部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共同体单位、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广东省重点智库广东党的建设研究院、广东省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研究基地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006年获得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2年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进入A层次,连续多年上海软科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道德与法治”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在全省牵头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课程,并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包括教授29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历专任教师占比90%。学院教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指委主任委员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人,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1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青年五四奖章1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等。
2012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等40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60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多部。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历经风雨,奋发图强。在“忠于信仰,立德树人”的院训引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广大师生,将为华南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师范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