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武汉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是华中师范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成立于2020年5月,是学校建设“学科特区”、实行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由5个二级建制教学科研单位以及12个国家、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和其他机构组成。学院有教职工290余人,设有教育技术学(师范)等专业。

办学历史

2020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组建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由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夏立新教授兼任部长,是学校建设“学科特区”、实行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

机构组成

学部是学校直属的实体性教学科研机构,承担了科研集成攻关、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师高端培训、国际化合作交流等多项重要任务。学部由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伍伦贡联合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等4个二级建制教学科研单位以及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改委)等12个国家、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和其他机构组成。其中,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内从事教育信息化技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专门研发机构,国内唯一一个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产品推广、产业示范的重要基地,是我国首个面向教育行业、专门从事教育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创新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目前已成为在教育信息技术、数字媒体、科学传播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伍伦贡联合研究院由华中师范大学和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联合创立并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才能的高水平国际人才,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教师教育学院是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基地、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国家级基地,全国高校教师培训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深圳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院)于2019年11月8日成立,是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建设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认真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性发展机遇背景下,在深圳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也是国内首家师范类高校在深圳设立的研究院。研究院依托我校在教师教育、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资源和人才优势,通过与深圳市在教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端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师教育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教师教育咨询与服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等方面提供智力和技术服务。

专业建设

学部学科专业交叉特色明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优势突出。现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技术三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教育信息技术是本领域首个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新兴交叉学科,拥有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等五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现代教育技术、电子信息两个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即将设立“人工智能与教育”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并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科学教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技术学为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并拟设立“人工智能与教育”(文科、理科)交叉实验班;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一级学科获评A档;现有在校生1900多人,形成了包括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教师队伍

学部坚持融合开放、改革创新,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实施“内培外引”策略,将“人工智能+教育”集成攻关大平台作为教师成长的“摇篮”,面向学部、校内和全世界范围自主聘任承担教学、科研、技术、工程、服务等各项任务的创新型人才。实施人才引进“备案制”、人员分类评价机制与自主聘任制等改革措施,探索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启动“南湖学者”计划,促进各层次人才的接续提升。现有专兼职人员254名,其中全职教职工169名,合同聘用制人员64名,特聘专家21名。在职专任教师中,教授、研究员2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51名,讲师、助理研究员30名。学术队伍中,国家级人才5人、省部级人才9人,8人次入选教育部教指委,3人入选全国教育信息化专家组,10多人获湖北名师等荣誉。

人才培养

学部践行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部有10多人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5个。由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杨宗凯教授主持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项目,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这是部属师范大学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因材施教,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与小班制精细化管理,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中央电教馆、三大通信运营商、阿里云、百度、科大讯飞、浪潮、武汉天喻、华中师大一附中等单位深度合作,构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2014年以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近50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00余项),其中在“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顶尖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金奖(特等奖)5项;3名学生获评“校长奖”。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热门学院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