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重庆文理学院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的教学院系之一。自1979年建系以来,历经40余年发展,学院现有本科专业4个:环境科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留基委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化学(师范)(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校级特色专业),在校学生1300余人。
党建事业融合发展,引领有力。学院注重深化党建双创,按照“一支部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打造“干得实、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党建品牌,形成了“六强化六促进”“三严四强七度”“12555学生社区治理”等工作品牌。获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重庆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重庆市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和学校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学院教工第二支部书记范剑平在重庆市首届高校党支部书记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师资队伍雄厚精良,名师荟萃。学院拥有高水平师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12人(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23人、博士40人、硕士生导师24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10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3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环境应急处理专家库省级专家1人、省级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三区”和省级科技特派员10余人。另外聘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等兼职教授、高级工程师26人。
科教平台优势突出,设备先进。学院建有高水平科教创新平台,拥有省级研发平台2个(重金属废水资源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河湖生态系统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百川兴邦市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化学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绿色化工与低碳环境监控虚实一体化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省级创新团队(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创新团队)1个,与永川区水利局共建“重庆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永川分中心”;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间断化学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2500余台套(10万元以上设备57台),总价值达3400余万元。校内实践教学场地约6600平方米。在重庆市环保投资集团、远达环保等20多家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学科科研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学院拥有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点,支撑化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无机化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省级特色专业学科群(林学与生态环境学科专业群)1个。学院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全面对接国家“双碳”战略开展有组织科研,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任务等科研项目近400项,经费2300余万元,荣获全国第二次污染物普查先进集体称号(重庆市唯一获奖高校)、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行业协会一等奖等 7 项、“水环境治理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称号,参与治理的临江河入选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成果入选司法部 2021年度十大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指导案例,为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专业办学实力强劲,亮点突出。学院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1个;环境科学专业连续4年位列“校友会中国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排名(应用型)”榜首,化学(师范)专业高质量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国家认证;1个省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与俄罗斯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联合举办本科教育“2+2”国际班项目。拥有《创造发明学导论》等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8门。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先后承担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重庆市教改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等30余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环境类专业“源-迁-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一等奖。
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广受欢迎。学院学生获得各级各类科技竞赛500余项。其中,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50项,重庆仅2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联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60余项、省部级120余项,学生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每年近1/3学生考取研究生,多名学生被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家“双一流”高校录取;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多次荣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殊荣。《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媒体对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给予高度肯定。
学院在40余年的发展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科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思路,贯彻“学生中心、能力本位、需求导向、分类探索、多元培养”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全面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