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1月,其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大同煤矿职业学校机电科,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9年开始招收资源与环境学科矿业工程研究领域矿山机电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2025年开始培养电子信息学科控制工程研究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师生员工总计2162人,包括本科生2067人,教职工103人,其中,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人,教授6人,副教授42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学院现有山西省数字化产线孪生运维及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智能制造与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实验室、大同市智能制造数字孪生虚实同步重点实验室、大同市煤矿机电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机电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山西大同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和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等研究平台,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47万元,实验室面积2500多平方米。
人才培养
按下机电快进键,跑出机电加速度,谱写机电新篇章。学院秉承“厚德博学,慎思笃行”校训,致力于构建根植地方、服务产业、特色鲜明、“产学研用”结合,多专业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从事技术开发与服务、工程设计与实施、科学研究与应用、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近五年,学院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9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11项、省级一流课程6项,建立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15个、校级教学团队3个、各类实验室30个,培养本科毕业生近2800人,联合培养研究生40余人。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智能制造工程为新工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近五年,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知识涵养。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29项,其中二等奖12项;省级奖项131项,其中一等奖33项。
科学研究
学院聚焦国家发展需要,结合地方技术与产业发展特点,强化科技协同创新,创新科研管理机制体制,创优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形成了科技创新活力竞相进发的良好局面。学院以“既突出智能制造研究的前瞻性又兼顾基本理论的潜在应用”为特色,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煤矿智能开采、机械设计制造等领域的新方法、新理论和新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齐头并举,通过强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近五年,累计承担科研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2项。现有省级科学研究平台2个,市级科学研究平台2个,校级科学研究平台3个,发表发表学术论文122篇,出版著作3部,授权专利34项,总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50余次。
(统计数据截止2024年1月)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