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南京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简称电光学院)是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炮兵工程系的指挥仪器科和雷达科演变而来。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成立时,设立炮兵仪器工程系(四系)和炮兵雷达工程系(五系),1962年两系合并成立炮兵仪器系(四系)。其后,根据学校隶属关系和学科专业调整变化,几经整合,于1992年10月组建成立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学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两大主干基础学科——电子和光学,设有通信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光学工程系、光电技术系、探测与控制工程系、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无线通信与传感网研究所、实验室管理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两个强国”战略做出了长期持续的重要贡献。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院牵头负责3个一级学科建设,形成了1个电子与信息学科群、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的“1+3+9”的建设体系(第五轮学科评估光学工程进入A序列,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连续三年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设有10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入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优势)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学院设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5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建设专业,其中,通信工程等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等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3个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强势工科建设初见成效,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全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院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力量。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79人,其中正高职称63人、副高职称120人、博士生导师86人、硕士生导师12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等。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团队2个。学院在册各类学生457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70人、硕士研究生1600余人、本科生2300人,工程硕士300余人。

学院在光电信息感知技术、精密光学测试技术、近程雷达技术、电磁仿真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特色,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完善的实验设施。每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重大专项及省部委科研项目100余项,年科研经费近2.5亿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0多件,授权60件,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SCI收录200余篇。目前已拥有光谱成像与智能感知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近程高速目标探测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重要科研平台;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0余项;国际科研合作快速发展,获批建设国家级“111引智基地”2个、国家级国合基地1个,自建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

学院教育教学创优发展。近年来,打造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江苏省精品课程14门次;编撰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及精品教材9部、省部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重点教材等20余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参与)、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多项;电光学子在高水平科技创新竞赛中多次实现南理工“零”的突破,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1项、全国金奖6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擂主1项,获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特等奖各1项、一等奖20余项。学院本科生升学率连续多年超过60%,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连续多年居全校前列,处于全国高水平。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致力于突出办学“国际化、多元化”特色,已建立了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长期友好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有50多人次出国(境)讲学、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有70余人次的世界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教授学者来访讲学和交流。学院办有“国际培优班”、电子信息类国际实验班、“中德班”等8个国家20余个国际联合培养项目,通过短期访学、暑期交流、交换学生、本科生到国(境)外大学做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学院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健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电光党建品牌。学院党委完成“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和“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创建,1个教师党支部和1个本科生党支部完成“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创建,1个研究生党支部完成“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多年来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省部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各项先进个人十余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创新能手”“新长征突击手”“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青年五四奖章”“抗疫先进个人”“教师年度人物”“最美大学生”等十余人,江苏省“工人先锋号”1个,江苏省“模范职工小家”1个,江苏省先进班集体30余个,江苏省大学生先进个人50余人。学院党建与思政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领航电光教育事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经过七十年的建设,学院形成了“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电光精神和“团结协作、包容共生、和谐向上”的学院文化。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特点、所处地位和长远发展需求,学院提出了建成“多元化、国际化,国内一流研究型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在学院全体师生、各地历届电光校友、社会各界友好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关心支持下,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必将提升到更新更高的境界!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热门学院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