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学院亮点
l 哈尔滨工程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始建于1953年)。
l 能源动力类下设“能源与动力工程”和“轮机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l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和“轮机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和“机械”类工程博士授权点。
l “轮机工程”二级学科支撑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为“双一流”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
l 国家级船舶动力技术省部共建协同中心、“国家111计划”船舶动力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先进舰船动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船舶动力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科研创新平台。
l “船舶动力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动力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l 我国规模最大、学科方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舰船动力领域一流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办学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专业和教学科研机构之一。
学院简介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源于1953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舰船动力科,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舰船动力领域一流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本科生按照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下设“能源与动力工程”和“轮机工程”两个专业,2019年同时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行列。
学院现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轮机工程、能源动力、机械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轮机工程、能源动力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国防重点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与发展的五大学科之一;轮机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已通过IMarEST-英国轮机工程师学会国际认证,其所在的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名列全国第一。学院建有“先进船舶动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船舶动力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动力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黑龙江省船舶动力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机构之一。
作为学校特色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承担着舰船动力学科群的谋划与建设,创新拓展新方向,在国家海军装备建设、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和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及引领作用,为国家、人类探索和利用海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专任教师10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人,现有博士生导师64人,硕士生导师95人。96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2%。专任教师中国家级领军(青年)人才20余人次,全国模范教师1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青年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头雁团队”2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1个。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由国内一流船舶动力领域专家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青年教师组成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国内高校中舰船动力领域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支研究力量。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进入国防系统、国内500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比例和质量一直保持全校第一。
学科特色
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轮机工程、能源动力、机械;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轮机工程、能源动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防特色专业、黑龙江省重点建设本科专业2个: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国防重点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与发展的五大学科之一,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并列第9获得B+;轮机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支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A+,名列全国第一,通过交通运输类第一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且通过IMarEST-英国轮机工程师学会认证,标志着轮机工程本科、硕士毕业生的培养获得了国内和国际的认可,且毕业生均可获得国际通用的轮机工程特许工程师资格。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等多支国家级、省部级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10余项,出版高水平填补行业空白的专著和教材40余部。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黑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1门、黑龙江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是我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机构之一。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在船舶内燃机及智能化、燃气轮机及数字化管理、低碳清洁能源及高效利用、船舶动力装置系统设计等领域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五年,学院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60项,省部级课题2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2亿元。共获得科技成果奖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SCI收录600余篇、EI收录800余篇。同时,学院拥有“国家级船舶动力技术省部共建协同中心”、“船舶动力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先进舰船动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船舶动力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同时还建有“船舶动力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船舶动力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黑龙江省低碳清洁能源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育人平台和3.5万平方米的动力楼群,为学生的学习、研究及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优越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