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始创于1958年的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1962年和1992年学校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与原佛山大学合并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原兽医系、畜牧系和农学系组成农牧学院(本科),农牧学院于2003年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2016年更名为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由动物科学系和动物医学系两个系。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4人,正高职称(含教授、研究员)29人,副高职称(含副教授、副研究员及高级实验师)41人,博士95人,且教师超1/3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70%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控专家、农业部兽药典委员、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等一大批高水平人才。
学科专业特色学院现有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兽医学、畜牧学两个学术硕士点及农业硕士(畜牧领域、渔业发展领域)和兽医专业硕士点。动物医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均为广东省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和一流专业建设点;畜牧学是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预防兽医学科为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现有在校本科学生860人,硕士研究生501人。
教学科研平台学院现有广东省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畜禽诊断与防控技术开发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肉鸭分中心等高端研究平台;有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华南地区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控创新基地、广东省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实践平台,与国内40多家知名企业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科学研究成效近三年来学院的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院科研到账经费8013.94万元,纵向经费4364.45万元,横向经费3649.49万元,位居全校之首。发表SCI论文183篇,北大核心论文111篇,获授权专利144件。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办学60余载,在公共卫生方面,分离出第一株禽流感毒株、链球菌菌株,发现阿龙山病毒和蜱传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病毒等,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Medicine、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立足种业强国,打好种业翻身仗,独立培育了我国第一个水禽新配套系——“仙湖肉鸭配套系”、取得“美国太阳鱼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等标志性成果;主持培育了“天农麻鸡配套系”、校企合作培育了“弘香鸡配套系”、“南海黄麻鸡1号配套系”等,表现出强劲的种业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表现为五高:就业高、考研率高、创业率高、学术水平高、社会满意度高,毕业生考研升学率位列全校第一,获“优秀生源输送基地”等荣誉称号。2023年,我院成为“国家智慧养殖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此外,学生文化科技生活丰富,荣获“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00多项。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