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9年,在原医学信息学院的基础上整合海南医学院重点引进的生物医学组学大数据团队发展而成。生物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现设生物信息学、计算表观遗传学、软件工程等10个教研室、1个实验中心。目前学院具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信息学、医学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院面向全校承担大学计算机基础、医用物理、医用高等数学、医学信息学等公共课程的教学任务;承担三个本科专业、生物学专业(生物信息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和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交叉复合型卓越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正高10名,副高18名。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3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3.85%,硕博士学位人员占96.5%。目前具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其中,海南省千人专项领军人才入选者2人,“515人才工程”人选1人。学院具有较好的基础教学设施,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海南医学院生物医药健康大数据中心,依托于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年获批海南省首批双百人才团队,2021年获批热带生物医学信息学A类重点学科,仪器设备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图书文献资源、电子化资源极为丰富,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针对人类重大疾病(癌症、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基于高通量生命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表型组、药物组等)大数据,开发了生物医学大数据系列研究和分析平台,为推动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和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是一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教育科研团队,有着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实力。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海南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多项。校级扶持在线开放精品课程1门、主编教材和专著10余部,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相得益彰,有效地促进本科教学工作。生物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教师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等为导向,紧密围绕人民生命健康问题进行复杂疾病科学研究。在生物医学工程相关领域研究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形成了独具热带医学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信息学、精准医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计算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和结构生物与药物组学信息学。主要成果发表于Hep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ESI高被引论文)、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封面论文)、Molecular Cancer、Nature Reviews Genetics(封面论文)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ESI高被引论文)等杂志论文学术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120余篇。
学院与美国MD Anderson肿瘤研究所、奥斯康星医学院、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北京天坛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多个知名专家团队在内的高水平学术单位建立多重合作,深入开展生物医药健康大数据科技开发和临床转化协作,推进复杂疾病精准医学的快速融合与发展。每年都请进或派出专家学者互访,派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并做专题报告。
生物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有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有8项,省级项目有9项,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0余项。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