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南宁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是以新闻、传播、文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专业群为主的教学院。依托学校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背景,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文学等学科优势,积极打造“接东盟、通财经、融媒体”学科专业特色,形成文经结合、艺管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人文基础厚实、综合素质全面,“传播、写作、策划、创意”等专业核心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在职在岗73人,其中党员54人,专任教师64人,正高级职称教师1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28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9人。9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14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2人,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现有在校生1516人。学院下设新闻系、网络与新媒体系、广告系、环境设计系、视觉传达系、人文教研室6个系室,开设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5个本科专业。拥有跨境产业信息处理与未来媒体应用实验室(校级重点实验室)、虚拟演播室、融媒体实验中心、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材料与工艺实验室、数字三维实验室、影视制作实验室、专业艺术画室等实验室。拥有科研机构2个:广西(东盟)财经新闻传播研究中心、民族艺术设计研究所。

学院强化党建引领,党建成果业绩突出。荣获2023年广西工人先锋号、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A类)、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党委讲师团特聘教授(专家)、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等荣誉。获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0人。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凝练专业特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近五年荣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4项。

2022年与泰国、马来西亚高校联合举办中国-东盟传媒教育合作国际论坛,获人民网、光明网、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阅读量达35万+。与泰国西瓦纳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培养面向东盟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及特色多次获广西日报专题报道。

学院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大力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彰显区域特色的“中国-东盟传播”研究方向、创新学科特色的“财经新闻实务”研究方向、契合行业特色的“融媒体传播”研究方向。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近五年1篇咨政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全文采用、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优秀结题1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9部。

学院长期坚持实施产教融合,探索“部-校-媒-企”互融互通共建模式,构筑协同育人共同体。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防城港市委宣传部、当代广西杂志社开展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与大地飞歌文化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文化传媒产业学院,与自治区文化厅、广西日报社、广西电视台等区内外40多家主流媒体签订人才培养基地协议。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无障碍对接,为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生近5年近五年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167项,获学科专业竞赛奖项212项。

学院遵循“明德、弘毅、和谐、日新”的广财精神和“明德、惟新、尚美、笃行”的院训精神,以学科建设为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走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新闻传播与文化艺术特色、在区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院。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热门学院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