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坐落于风景秀美的海滨城市威海。学院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船舶工业校企合作示范单位”、“省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中国游艇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基地”、“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群”、“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2006年,山东交通学院开设山东省首家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2014年,创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16年,学院搬迁至威海校区,合并成立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2020年,组建成立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3人,具备海外经历教师8人,博士29人(其中:博士后6人),博士占比达62%;船舶与海洋工程教师团队荣获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海洋工程党员先锋领航团队获得“山东省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称号。
学院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智慧海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海洋机器人等4个本科专业,1个机械硕士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并且通过IMarEST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海洋机器人、智慧海洋技术为新工科专业。机械硕士专业开设船舶工程、机械工程2个培养领域。
学院现有在读学生1190人,其中本科生1107人,硕士生83人。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学生在A、B类高水平学术科技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近200项。同时,学院每年为船舶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杰出人才,就业率达95%以上。
学院建有船舶建造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船海新材料实验室等30余个专业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高校船舶与海洋运输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智能邮轮游艇技术重点实验室”、“威海市流固耦合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威海市海洋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威海市纳米陶瓷涂层技术重点实验室”、“威海市游艇智能一体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学院积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落实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计划,先后与德国不莱梅哈芬应用技术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韩国海洋大学、挪威北极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训,坚持“船舶、海洋”特色,对接国家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团结务实、勇毅创新,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贡献力量。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