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一、师资力量
长春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学科发展方向明确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第十五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1人,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次人选1人,教学名师1人,岗位创新能手1人,高校科研春苗人才2人,优秀教师1人,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
二、专业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不断凝练特色、厚植优势,实现一流学科、一流专业重点突破,由点及面,带动学院整体实力的高质量发展。学院工程与环境安全学科被遴选为省“十三五”新兴交叉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入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年通过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相继迈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2019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遴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遴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三、科学研究
学院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优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近十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及企业科技攻关等科技项目合计116项,累计获得研究经费2000余万元,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35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
四、校园生活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凝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导向,搭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牵头组建各类兴趣小组、沙龙等,把学生特长、爱好发挥到最大。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有学生喜爱的各种球类比赛、文体娱乐;有展现艺术魅力的舞蹈比赛、健美操大赛;有彰显青春风采的主持人大赛和歌手大赛。有展现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的“12.9合唱比赛”和其他主题活动,融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于具体活动内容之中。有锻炼学生能力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把团队意识培养和职业规范纳入到各项实践和服务中。有展现青年学生睿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赛和“挑战杯”,也有学科竞赛和数学建模、周培源力学竞赛等,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开拓国际视野,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就业深造
学院办学以来,各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平均考研录取率在15%以上,大多数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
六、专业介绍
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Water&Wastewater Engi-neering)(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镇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工艺仪表与控制、水资源与取水工程、水泵风机与泵房、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城镇市政、规划、环保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
2.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保护方面的水、气、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规划、资源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基层一线,在工矿企业、环保部门、科研单位等从事环境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化学、流体力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环保管理部门、设计或施工单位、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从事环境管理,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科学研究等工作。
3.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环境污染机理研究及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能力,能够在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等领域从事技术或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特别在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预测及评价方面具有特色优势。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数值计算方法、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公共基础课,及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环境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环保、水利、地矿、交通、能源、化工、农林等行业从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清洁生产、节能咨询等技术工作或技术管理工作。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