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
办学历史:安徽科技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安徽科技学院一个基础扎实、管理规范、教学条件优良的工科二级学院。前身为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历经更名为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7月正式更名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2017年9月开始,2017级新生入驻蚌埠龙湖校区,2018年6月,学院整体搬迁到蚌埠龙湖校区,学院目前在校生近1700人。
学科专业:学院下设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光电工程系以及光电技术研究所、电气工程研究所、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建筑智能化工程研究所等机构,拥有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光电技术与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5000多平米,仪器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办学历史:安徽科技学院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为建校之初的安徽凤阳农业学校基础部。2004年12月更名为理学院,2013年11月,经过学科优化调整,部分电类专业并入理学院组建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7月由原隶属于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数学系、计算机系与计算机公共教学部独立组建而成现在的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
学科专业:现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和信息与计算科学六个本科专业。此外,获教育部批准与韩国顺天乡大学举办信息保护国际合作教育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为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校级重点专业,2022年获批安徽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具有“计算机科学基础厚、网络应用能力强、学用结合紧”的专业办学特色。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9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企业高级工程师和高管6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在读博士3人。学院拥有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坛新秀2人,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校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坛新秀2人,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双能型师资达85%以上。《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网络技术》等课程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教学保障:教育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等平台,“思科网络技术应用”、“Oracle数据库应用”、“软件工程”、“苹果IOS应用开发”、“Andriod智能终端应用”以及“嵌入式与物联网”等专业实验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与北大青鸟合肥一元中心、上海海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上嵌、上海华清远见、苏州天智、合肥清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应用性联合培养效果显著;与多所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校际交流频繁,关系融洽。
科研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建有1个研究所(智能计算与网络技术研究所)。近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和省规划教材5部,参编教材6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获软件著作权4项。
办学成就: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建有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软件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实践平台,开展“移动互联网”、“数学建模”、“程序设计”、“嵌入式与物联网技术”等以创新学习为主题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竞赛以及安徽省举行的各类竞赛中,获得奖项90余项次;其中,全国一等奖1次,全国二等奖1次。获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铜奖1项、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发挥理、工学科与基础教育的综合优势,强化内涵建设,为莘莘学子构筑厚实的基础、打造发展的平台,助力圆梦未来。学院始终坚持学科专业建设与大数据、云(雾)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规划)深度融合的办学理念,将继续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为地方经济建设、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毕业生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皖地区工作,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近三年毕业生考取了包括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家双一流高校。
人工智能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业务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7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1人,博士25人(在读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省教坛新秀3人、校教学名师4人。
教学保障: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研室和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建立稳固的教学基础平台,逐步形成了“注重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师资培养、推进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色。近三年来,申报获批各类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0余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30余项。
科研水平:近年来,学院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项目等共计50余项,在相关领域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EI收录20余篇,主编和参编国家规划教材9部;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与30余家企业开展横向项目合作,多位教师进村入企,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办学成就:近三年来,学院被评为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教学工作优秀单位、科研工作优秀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获批省级一流(品牌)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工科建设专业、一本招生。电子信息学科获批校级高原学科,光电信息技术团队被遴选为校级教学团队,学生在来的学科竞赛中取得国家级、省级各类赛事奖项200余项,为社会输送了一千余名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就业情况: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高,其中部分专业考研率超过25%,多位同学被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相关高等院校录取。毕业生大部分在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和公司就业。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生与岗位匹配度高,能很好的胜任岗位需求,深受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近年来的就业质量满意度调查中好评率高。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