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万州区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其前身是电子工程系、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3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开始研究生培养,2021年获得电子信息工程硕士培养点,2023年开始工程硕士培养。

学院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含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占比43%,有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占比20%,双高教师(既有高级职称,又有博士学位7人),占比13%。在校学生总数161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1人、本科生1442人。共开设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重庆市“十三五”、“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建有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院士团队工作站,拥有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电子科学与技术),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重庆创新创业团队(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万州区创新创业团队(电动汽车关键技术重庆市创新创业团队)和万州区电动汽车电池组技术创新中心;现有重庆英才2人(谭泽富、魏勇),巴渝学者1人(魏勇),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1人(魏勇),重庆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名师1人(魏勇),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1人(魏勇),平湖英才5人(谭泽富、魏勇、蔡黎、雷国平、王仕发),万州区学术带头人1人(蔡黎)。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本科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学校首批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第二批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专业,校级一流专业。近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评市级一流课程7门,校级一流课程6门;重庆市优质课程1门;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立项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其中重大1项,重点2项。立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8项。

学院根据师资和科研方向,优化调整学科方向,基本形成学科方向分别为物理电子学(下设光电子与传感、光传输与网络优化、光电器件与材料三个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下设智能信息处理、信号处理与识别、网络系统与智能控制三个研究方向)。近年,获日内瓦发明展金奖1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万州区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研成果“分布式MIMO差分干涉雷达自适应形变测量技术及应用”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科研成果“智能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获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研究生李玲玲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项,横向科研项目32项,到账科研经费1914.4万元。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378篇,其中教师248篇,学生130篇。授权专利410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