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百色

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

语言文化学院坚持“学科、专业、学位点一体化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结合学校“三个不动摇”的办学定位以及“建设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教学型医科大学”的发展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多层次、多角度、多举措人才培养模式。紧跟学校“申博更大”的发展规划,学院以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需求为导向,加重人文素质教育,强化与社会实践对接,加大综合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致力于培养“有国际视野、有语言技能、有文化素养”的“三有”应用型复合外语人才,积极探索适合医学院校英语、翻译专业的发展之路。

(一)组织机构

语言文化学院的前身为2008年成立的外语系,2018年7月学校成立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2024年更名为语言文化学院。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科研科、研究生培养科、学生科等5个行政管理科室,英语专业教研室、翻译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教研室、汉语教研室四个教研室,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语言实训教学中心2个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5人,其中教授4人,占7.27%;副教授8人,占14.5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占25.42%;在读博士3人,占5.45%,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0人,占90%,留学回国人员22人,占40%。师资力量雄厚。学院主要负责英语专业本科、翻译专业本科和翻译硕士的专业课程与国际学生预科阶段汉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学生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全校各专业本专科一、二年级的大学英语公共课、研究生英语公共课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科研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积极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调动教师开展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近五年来,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省部级教改和科研课题27项,地厅级课题36项,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和编著13部,译著18部;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百色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学院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和课堂教学。例如,张霞老师团队依据广西高等教育教改项目(基于百色红色文化融入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写了《芦笛风里的百色》,该教材已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李金艳老师团队根据省级教改课题(民族文化外宣文本翻译案例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编写了《民族文化外宣翻译技巧与案例分析》,该教材将运用于《少数民族文化》课程中。

学院还致力于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并推动其共享共用。学院与超星、慕课、雨课堂、智慧树等知名网络资源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既引进了他们的优质线上课程,也利用这些平台自主开发线上课程。例如,侯芬老师基于云班课平台打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医学英语》在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课程;梁宇老师主讲的《医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也即将在中国慕课平台上线。此外,学院还通过校级和省级教学改革课题的立项,积极推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

2023年学院获批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涉及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内容包括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翻译专业教师技术提升路径、创新《民族医药翻译》课程教学、建立语言服务前沿技能实践实验室,使学院在翻译学科建设、教师培训和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三)人才培养

语言文化学院自2008年起招收和培养英语专业(医学英语方向)本科生,2016年改为英语专业,至今已有16年的办学历史;2021年学院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截止目前,学院共招收英语、翻译专业本科学生986人,已培养本科毕业生469人。2000年我校获得教育部批准招收国际学生,并于2001年录取来自越南的第一批国际学生。我校国际生生源主要来自印度,泰国,越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2021年10月学院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于2023年开始面向社会招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出特色”的办学理念,我院翻译硕士依托学校医学学科优势,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能够在民族医药、民族文化、东盟文化领域从事语言服务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翻译人才。

本科教育方面,学院推进实施“三有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学院行政管理干部、专任教师、辅导员齐抓共管,构建合作与互动的外语专业育人机制,形成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时,学院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融课堂教学、创新文化引领、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此外,学院重视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中提升专业技能并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使学生在职业规划上视野更开阔,就业定位更实在,愿意在基层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近三年来,大约80% 的毕业生服务于本区域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基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素养、社会能力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平均值分别为:99.43%、92.53%、92.45%,有效地为本区域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外语人才。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热门学院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